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8, Vol. 27 >> Issue (10): 2162-2171.doi: 10.11870/cjlyzyyhj201810002
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1992~2013)
钟 洋1,2,林爱文1,2*,胡碧松3,鞠 民3
(1.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9;3.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Urban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Based on DMSP-OLS Night Light Data (1992-2013)
ZHONG Yang, LIN Ai-wen,HU Bi-song,JU Min
(1.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China; 2. The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Wuhan 430079, China;3.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22 ,China)
摘要:
研究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对于透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促进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空间格局优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时相同期Landsat卫星数据以及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夜间灯光数据进行校正,并采用其他辅助数据法对比分析获取城镇建成区面积的阈值,在此阈值基础之上选取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聚集度指数等总共8个典型景观格局指标, 继而使用FRAG-STATS 4.2 软件对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发展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3年间,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快速扩展,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了9.68倍,斑块数量增加了2.39倍,斑块密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和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2)景观斑块形状复杂度逐渐上升,中小城市不断壮大,同时出现了较多的新兴小城镇,总边界长度和平均边界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56%和21.58%,体现了长江经济带城镇间聚集度越来越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3)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指数两个指标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景观总面积、总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等8个指标在演变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波动和无序化,反映出长江经济带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不规则和无序化的特征。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