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了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等级分布,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及危害,指出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要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阐明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规律性,以及根据小流域3个地貌单元类型按“三条带”模式进行综合治理:山顶林草防治、山腰经济林带整治、山脚坡改梯治理的技术措施,着重论述综合治理的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地保水保土保肥,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等高种植、坡改梯、封山育林雨强明显小于坡耕地,起始产流时间延迟,径流量减少近2/3,土壤侵蚀量明显比坡耕地少得多。土壤侵蚀携带养分,坡耕地损失量最大,等高种植全氮、全磷的损失量最小;坡改梯有机质、有效氮、速效钾流失量较少,说明坡改梯的保肥效果优于等高种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系统的环境效应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功能,为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恢复和农业可持发展奠定基础。
[1] |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城市-社会-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49-656. |
[2] | 应弘, 李阳兵. 三峡库区腹地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功能格局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27-237. |
[3] | 龚旭昇, 郭葳, 周玉龙, 邓绪伟, 汪正祥, 李中强. 基于GIS分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河小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78-82. |
[4] | 林勇明, 葛永刚, 王道杰, 庄建琦, 陈灿, 吴承祯. 山区县乡公路建设对沿线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昆明市东川区蒋家沟小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66-1575. |
[5] | 杨渺, 谢强, 方自力, 刘孝富, 廖蔚宇, 王萍. “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总体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85-694. |
[6] | 杜耘.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71-179. |
[7] | 胡振鹏, 黄晓杏, 傅春, 余达锦.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定量比较及演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12-2020. |
[8] | 段学军, 虞孝感, 邹辉.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21-1629. |
[9] | 邹辉, 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72-1682. |
[10] | 杨芳, 潘晨, 贾文晓, 刘敏, 义白璐, 象伟宁.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94-1101. |
[11] | 韩玉刚, 曹贤忠. 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测度和发展趋势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09-916. |
[12] |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王春红. 贡嘎山森林系统小流域基流分割与降雨入渗补给计算[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49-955. |
[13] | 张梦, 第宝锋, Constantine A. Stamatopoulos, 宋微曦, 王雅潞. 灾变山地环境影响下小流域脆弱性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1072-1078. |
[14] | 张荣天, 焦华富.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19-727. |
[15] | 廖炜, 高超, 刘汉生, 吴宜进.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农户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状况研究——以鄂西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892-8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