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田间模拟施肥和水分管理模式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和水分管理模式显著地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转化和生产效益。单施N的产量效应为4.5 kg/kg,而NP或NPK配施养分的产量效应分别为8.8 kg/kg和8.0 kg/kg;有机物料循环的增产率为56.5%;在有机物循环的基础上配施NPK化肥最大的增产率可达79.8%。常规灌溉年需水量为5 838 m3/hm2,田间水分分配为:蒸散占1/2,翻耕整地占1/6,植物构成占1/21,田间渗漏占1/14,其它环境耗水(维持)占1/5。晚稻灌溉占全年的71%,7~9月是灌溉需水高峰期,占全年灌溉量的68%。生产灌溉效率:生物量3.67 kg/m3,精谷量1.48 kg/m3。双季稻生产的灌溉,以早稻保持水层灌溉,晚稻按需配额灌溉的模式比较适宜。
[1] | 李云良, 许秀丽, 赵贵章, 姚静, 张奇. 鄱阳湖典型洲滩湿地土壤质地与水分特征参数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00-1208. |
[2] |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鄱阳湖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稳定氧同位素组成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989-995. |
[3] | 杨德军, 雷少刚, 卞正富, 牟守国. 土壤物理质量指标研究进展及在矿区环境中的应用展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1): 1961-1968. |
[4] | 赖晓明, 廖凯华, 朱青, 吕立刚, 徐飞. 基于Hydrus-1D模型的太湖流域农田系统水分渗漏和氮磷淋失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491-1498. |
[5] | 杜雪莲, 王世杰, 罗绪强. 黔中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小生境常见木本植物水分来源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168-1176. |
[6] | 李海东, 张波, 沈渭寿, 张金池, 张晓勉, 林 杰. 苏南山丘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分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9): 831-. |
[7] | 程冬兵, 张平仓, 赵健, 蔡崇法. 三峡库区不同水保措施下紫色土水分特征曲线特征及模型拟合[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1): 1045-. |
[8] | 史利江,郑丽波,柳云龙, 俞立中,贾正长. 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养分综合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6): 839-839. |
[9] | 张志才, 陈 喜, 石 朋, 董贵明, 束龙仓, 马建良. 贵州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803-803. |
[10] | 韩 杰,陆桂华,戴科伟. 分形维数在洪水分期的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656-656. |
[11] | 罗专溪,朱波,汪涛,唐家良,王冬,辛伟. 紫色土坡地泥沙养分与泥沙流失的耦合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79-379. |
[12] | 杨 英.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不同植被类型坡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212-212. |
[13] | 李 娜,王学山,杨艳昭. 汉江流域上游作物水分生态适应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5): 665-669. |
[14] | 沈德福,史学正,吕成文,于东升.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3): 316-321. |
[15] | 陶 勇, 陈少风, 江明喜. 空心莲子草对水分变化的形态适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5): 454-4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