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微孔曝气富氧生物接触氧化法修复上海市受污染的川杨河水,生物填料在进水氨氮浓度2.6~3.1 mg/L和水温20℃~22℃下,7 d自然挂膜培养成功, 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 生化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必须根据生物膜厚度和其除污染效率,适时适度冲洗填料和排除池底积泥,以防止好氧生物膜出现厌氧运行状况和影响除污染效果。在川杨河水源水质浊度90~300 NTU、 NH+4-N 0.5~10.0 mg/L、CODMn4.0~10.8 mg/L、污染指数为2~8及生物修复工艺HRT为1.3 h、DO为7.5~10.2 mg/L、g/w为0.5/1的正常运行条件下,观察到膜上的生物相丰富, 微生物种类繁多, 主要是好氧的异养菌和自养菌。生物膜较薄,一般厚度为0.09~0.13 mm,在原水污染物氨氮浓度较低,曝气充足,水中溶解氧浓度高,好氧生物膜传质阻力小、速度快,污染物氨氮的生物降解速率很快,只需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就能达到很高的氨氮去除率。微孔曝气气液传质充分,水中溶解氧充足,膜内无厌氧层存在。好氧生物膜内处于完全的好氧状态,硝化反应比较完全。污染的去除主要是填料上的好氧生物膜在起作用。
[1] | 顾铮鸣, 金晓斌, 沈春竹, 金志丰, 周寅康. 近15a江苏省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53-2462. |
[2] | 龚旭昇, 郭葳, 周玉龙, 邓绪伟, 汪正祥, 李中强. 基于GIS分析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思路——以陕西省石泉县饶峰河小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78-82. |
[3] | 陈江龙, 田柳, 赵酉辰. 基于ILBM的太湖饮用水源地管理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15-1823. |
[4] | 杨渺, 谢强, 方自力, 刘孝富, 廖蔚宇, 王萍. “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服务功能恢复总体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85-694. |
[5] | 石小亮, 张颖, 单永娟, 段维娜. 云南省高原典型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66-1372. |
[6] | 卢士强, 林卫青, 顾玉亮, 李巍, 张宏伟, 丁玲. 潮汐河口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2): 146-. |
[7] | 王晓峰, 赵璐, 解维宁. 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环境质量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2): 1137-. |
[8] | 程 晨| 陈振楼 , 毕春娟| 张 翠| 史贵涛| 杨 俊 . 上海市黄浦江水源地重金属铅、镉多介质富集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948-. |
[9] | 许振成, 叶玉香, 彭晓春, 周广飞. 流域水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的思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98-598. |
[10] | 刘敏超,李迪强,温琰茂,栾晓峰. 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分析及其价值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405-408. |
[11] | 徐祖信,叶建锋. 前置库技术在水库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6): 792-795. |
[12] | 陈咏淑,吴甫成,吕焕哲,姚成胜. 近20年来湘江水质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5): 508-5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