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11): 1805-1812.doi: 10.11870/cjlyzyyhj201511001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下一篇
赵兵1,2, 韦薇3, 郭立乔1, 李露露1
ZHAO Bing1,2, WEI Wei3, GUO Li-qiao1, LI Lu-lu1
摘要: 生态单元制图是通过对区域遥感信息的解译及与现场调查信息的叠合,得到可视性较强的生态信息图谱,是将景观生态学成果应用到城乡规划中的一条有效途径。生态单元制图如何与中国城乡规划编制相衔接,提供专业、可靠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是本文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将城市所有用地类型都作为研究对象的“本土化”和“城市化”的生态单元分类方法,完成了符合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的生态单元制图分类系统(9大类37小类)及其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通过绿地率、建筑密度、乔木树冠覆盖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等各单项指标进行分层及叠加综合评价制图,科学全面地识别不同用地的生态价值。认为可以通过提出诸如各类城市用地的附属绿地的面积、容积率高低、建筑退让范围、大乔木的保护措施等具体细致的规划要求,来保护及调整城市用地内部的绿地面积及植被丰富度、乔木的覆盖度等生态指标,确保重要的城镇自然系统在城市开发过程中不受冲击,以及如何实现我国城市绿地的“精明增长”等后续研究方向。
中图分类号:
[1] 杨培峰.我国城市规划的生态实效缺失及对策分析——从“从统筹人和自然”看城市规划生态化革新[J].城市规划,2010,34(3):62-66. [2] 武 晶,刘志民.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综述[J].生态学杂志,2014,33(7):1946-1952. [3] 倪绍祥,蒋建军,查 勇,等.基于卫星影像解译的华中地区自然景观分类与制图[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4(4):337-343. [4] 赵振斌,薛 亮,张 君,等.西安市典型区域城市生境制图与自然保护规划研究[J].地理科学,2007,27(4):561-566. [5] 高大伟,陈 艳,陆慧萍,等.生境制图在生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5):179-182. [6] 高 峻,宋永昌.基于遥感和GIS的城乡交错带景观演变研究——以上海西南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3,23(4):805-813. [7] 高 天,邱 玲,陈存根.生态单元制图在国外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中的发展与应用[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6):978-989.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9] 马昕炜,曾永年.基于格网单元的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0):1198-1204. [10] 任 伟,王秋凤,刘颖慧,等.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潜力定量认证方法及其不确定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7):795-804. [11] 韦 薇.南京市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分析及景观优化研究[D].临安:浙江林学院,2008. [12] 杨 萍,刘雪华.基于SPOT-VGTNDVI的玛纳斯县植被覆盖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2):43-48. [13] 朱战强,黄存忠,孟晓丽,等.面向城市景观生态安全的地理设计研究[J].中国园林,2014(10):26-29. |
[1] | 周峰, 吕慧华, 许有鹏. 城镇化下平原水系变化及河网连通性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02-409. |
[2] | 陈春, 于立, 张锐杰, 沈昊婧. 中国城镇化加速阶段中期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程度[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54-1662. |
[3] | 严军, 项竹君, 凌静. 石臼湖马鞍山环湖片区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375-1383. |
[4] |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胡燕燕.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同演化时空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15-724. |
[5] | 李小帆, 邓宏兵. 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的空间差异与时空演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25-732. |
[6] | 胡雪萍, 李丹青.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00-306. |
[7] | 胡振鹏, 黄晓杏, 傅春, 余达锦.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定量比较及演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12-2020. |
[8] | 周峰, 吕慧华, 许有鹏. 城镇化平原河网区下垫面特征变化及洪涝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94-2099. |
[9] | 蒋金亮, 周亮, 吴文佳, 孙东琪, 徐建刚.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土地扩张时空演化特征——以宁汉渝3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28-1536. |
[10] | 冯兴华, 钟业喜, 李建新, 黄洁. 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899-908. |
[11] | 唐华秀,马劲松,战金艳,邓祥征. 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离散化研究及其精度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06-506. |
[12] | 卿向阳. 川西北民族地区保护区建设与生态移民问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6): 691-691. |
[13] | 李 新. 苏南人口密集地区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595-5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