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遥感影像基础上利用景观指数从斑块特征、景观异质性、多样性与均匀性以及空间相互关系4个方面比较和分析了嘉陵江流域植被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一年一熟作物田及耐寒经济作物田、落叶果树园” 在流域中的分布面积最大,是整个流域的基质,其它景观要素镶嵌其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面积最小,分化程度最弱,异质性最低。 “裸地/城镇”的斑块间距最大,相似性程度低,聚合性弱,异质性最高。 “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斑块间隔小,分布紧密,相似性程度高,聚合性强,但自然连接性较低。整个植被景观体现出要素众多、间隔紧密、自然连接性好、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同时也反映出类型丰富、比例协调、均匀性和多样性程度较高的总体特点。
[1] | 阎福礼, 邹艺昭, 王世新, 周艺, 朱金峰. 中国不同交通模式的可达性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06-815. |
[2] | 夏浩, 苑韶峰, 杨丽霞. 浙江县域土地经济效益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41-349. |
[3] | 张童, 陈爽, 姚士谋, 高群, 张家旗. 南京市生态足迹时空特征及脱钩效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50-358. |
[4] | 潘竟虎, 张建辉.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时空差异及驱动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10-418. |
[5] | 徐慧, 汪权方, 李家永, 张景雄, 孙佩. 1980年以来中国大宗作物空间格局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55-66. |
[6] | 敖荣军, 蒋亮, 张涛, 刘巧玉. 湖北省县域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72-1678. |
[7] | 刘俊, 李云云, 林楚, 王家庆, 乔治, 葛全胜.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09-1015. |
[8] | 杜超, 王姣娥, 莫辉辉. 中国集装箱航运网络空间格局及复杂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90-198. |
[9] | 李建豹, 黄贤金.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65-1671. |
[10] | 蒋金亮, 周亮, 吴文佳, 孙东琪, 徐建刚. 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土地扩张时空演化特征——以宁汉渝3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28-1536. |
[11] | 叶磊, 周建中, 曾小凡, 张海荣, 卢鹏. 气候变化下SPEI指数在嘉陵江流域的干旱评估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43-948. |
[12] | 周锐, 胡远满, 王新军, 苏海龙, 王燚. 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1012-1020. |
[13] | 王军, 顿耀龙.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综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98-808. |
[14] | 党海山, 张燕君, 张全发, 江明喜, 黄汉东. 湖北宣恩七姊妹山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群落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9): 807-. |
[15] | 陈莹, 尹义星, 陈爽. 典型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及景观生态效应分析——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8): 7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