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19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0-1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及其一体化发展策略
    向云波, 彭秀芬, 徐长乐
    2010, (12):  1363. 
    摘要 ( 1900 )   PDF (6712KB) ( 8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探讨区域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提出优化策略,对提升区域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不均衡,空间差异显著;海洋产业地域空间集聚态势明显;形成了以上海、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和舟山为中心的三角地带,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为中心的北部轴线,以台州和温州为中心的南部轴线,所组成的“三角两翼”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自然资源
    基于遥感及数值模拟的崇明东滩冲淤与植被关系探讨
    郑宗生, 周云轩, 李行, 况润元
    2010, (12):  1368. 
    摘要 ( 1855 )   PDF (8372KB) ( 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首先提取多时相卫星影像的水边线信息,借助水动力模型模拟水边线对应时刻的水位,根据水边线水位及实测潮滩高程断面推算潮滩的高程及冲淤变化信息,同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Quick Bird)对潮滩植被进行模糊分类及变化监测,并通过植被覆盖度指数及现场观测数据反演植被的发育程度信息。依据上述计算结果探讨了崇明东滩冲淤变化与植被及潮间带高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崇明东滩中低潮滩附近存在冲淤峰值,由峰值位置向海向陆侧递减。年平均沉积速率与潮滩高程(<3.4 m)的相关性〖WTBX〗R〖WTBZ〗2=0.8 106。中低潮滩出现最大沉积速率主要是受植被的捕沙作用及沉积滞后的影响,高潮滩沉积速率较小则归因于高潮滩淹水机率相对较小导致泥沙在高潮滩落淤量降低,相反低潮滩则由于高程较低加之缺少植被保护沉积速率较小。结果同时表明由于南北部潮滩动力条件及植被状况的差异导致崇明东滩从北部滩面、中部滩面到南部滩面冲淤峰值出现的高程各不相同。总之,遥感技术结合水动力模型能够较方便地得到滩涂相关环境因子信息,克服了常规测量的困难,为分析海岸带冲淤变化动态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的现状、挑战及发展分析
    刘兴坡, 丁永生
    2010, (12):  1374. 
    摘要 ( 1809 )   PDF (6500KB) ( 5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实现上海市海岸带地区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及协调机制、管理公报和规划、海岸带生态与环境保护措施、海岸带灾害预防与应急管理、科技支撑等方面对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状态进行了分析。与欧盟海岸带综合管理进展标准相比较,上海市海岸带管理总体上尚处于初级阶段。然后,根据上海市海岸带管理的现状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从海岸带综合管理实施模式探索、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经济产业与生态建设布局整体优化等方面提出了上海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发展建议。〖

    基于MODIS的武汉城市圈地表温度场特征
    何报寅, 丁超, 徐贵来, 刘红卫, 刘杰, 张晴
    2010, (12):  1379. 
    摘要 ( 4821 )   PDF (13800KB) ( 10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地表温度是许多研究领域,如环境、生态、水文、气候、农业、浅层地温能、热岛效应等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这些参数现在可以通过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方便地获得。对一年的MODIS 8 d合成地表温度产品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武汉城市圈的地表年平均温度、年温度变幅、日温度变幅、年最低温出现时间、日最高温出现时刻等参数的分布图,并对这些参数的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揭示了该区的地表温度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受到城市热岛效应、下垫面和地形因素的强烈影响,年平均温度以城市地区最高,平原地区其次,北部和南部山区的年平均温度最低;地表水体与其附近陆地相比,年平均温度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其年温度变幅、日温度变幅都明显比陆地小,同时,年最低温出现时间、日最高温出现时刻都明显滞后,这些是水与岩土相比具有较高比热容的必然结果。〖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气候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
    刘方炎, 李昆, 孙永玉, 唐国勇, 张春华
    2010, (12):  1386. 
    摘要 ( 1940 )   PDF (8487KB) ( 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横断山区一种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由于气候条件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植被及土壤严重退化,水热平衡失调,环境干热,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难度极大。通过对多年来干热河谷区域植被恢复经验的总结,认为干热河谷属于我国北热带气候下的一种干热类型,具有季节性干旱的本质气候特征。在植被恢复的适宜树种选择方面,除选择乡土树种外,树种引种的相似区域应该是季节性干旱明显的热带地区。同时,该地区植被恢复应以稀树灌草为主体,通过人工促进植被恢复,充分利用雨季丰富的天然降水资源,可以在干热河谷的局部地区恢复以乔木为主的森林植被,在一定区域恢复相当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植被。〖

    1951年来洪泽湖流域面雨量变化特征与趋势分析
    叶正伟, 李宗花
    2010, (12):  1392. 
    摘要 ( 1722 )   PDF (6853KB) ( 3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降雨是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降雨特性的研究对流域洪涝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距平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重标极差R/S分形分析等方法,对1951年来洪泽湖流域年面雨量的变化特性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58 a来流域年雨量波动幅度较大,面雨量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增加趋势不显著,面雨量异常时往往导致洪涝发生。在变化阶段上,年面雨量经历了1950s到1970s的年代际减小和1980s以来持续增加的两个阶段,且年雨量在1965年和2003年左右出现降雨突变异常并导致严重洪涝灾害。Hurst分形指数为0.538,表明未来流域年面雨量具有持续性和长程记忆效应,雨量仍然呈增加趋势,并具较大随机性,说明未来降雨变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征。洪泽湖流域降水变化特性和未来变化趋势的规律认识对流域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水域动态变化研究
    范亚民, 何华春, 崔云霞, 吴涛
    2010, (12):  1397. 
    摘要 ( 1838 )   PDF (12114KB) ( 3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湖泊水域面积日益缩小,不仅影响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也造成了湖泊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破坏及湖泊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以淮河中下游洪泽湖为例,通过收集洪泽湖地区1930~2001年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对洪泽湖地区70多a来水域动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30~196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30.3 km2,年均递减率为0.23%;1961~197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99 km2,年均递减率为0.17%;1971~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154.93 km2,年均递减率为0.3%;1930~2001年,洪泽湖面积减少了317.22 km2,减少了1930年总面积的16.92%,年均递减率0.24%。洪泽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西部和东北部的湿地沼泽处。同时应用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及基于岸线发育系数方法,对洪泽湖1971~2001年30 a来湖泊岸线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30 a来,洪泽湖的岸线曲折度降低,岸线长度减少,岸线结构趋于单调。岸线曲折率下降与该时期洪泽湖的滩地围垦、水利建设等人类经济活动对湖泊形态的改变有密切关系,沿湖兴修水利工程,联圩并圩以及围湖垦殖等人类活动对洪泽湖岸线的演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加速了湖泊岸线的演化进程,导致湖泊岸线的计盒分形维数值降低。湖泊水域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的作用更为突出,针对湖泊水域日益减少的现状,在以上结果分析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洪泽湖水资源、水环境进行了探讨,以实现湖泊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湖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流域植被水文效应的动态模拟
    邓慧平
    2010, (12):  1404. 
    摘要 ( 2058 )   PDF (7672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揭示森林植被水文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将简化的简单生物圈模型与动态植被模型和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相耦合进行长江上游梭磨河流域植被及其水文效应的动态模拟。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使植被蒸腾和冠层截留蒸发增加而使土壤蒸发减小,植被的水文效应取决于蒸发分量中这两个相反方向变化的净效应。流域主要由草地和灌木覆盖时流域总蒸发大于裸地和林地。与裸地相比较,当单位叶面积指数截留能力取值0.1 mm时,森林减小了流域总蒸发,但当单位叶面积指数截留能力取值0.2 mm时,森林增加了流域总蒸发。森林的水文效应对冠层截留能力敏感,冠层截留能力存在一个控制森林水文效应从减小总蒸发变为增加总蒸发的转折点。植被的水文效应是随时间变化的,对于给定的植被类型其叶面积指数是决定其水文效应的关键因子。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综述
    钱敏, 濮励杰, 朱明, 翁翎燕
    2010, (12):  1410. 
    摘要 ( 1807 )   PDF (7635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系统分析的观点出发总结了目前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包括模型的发展回顾、建模方法和建模的步骤等。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建模理论进行划分,可分为:基于适宜性评价理论的优化模型、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优化模型和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优化模型;以建模的方法划分,可分为: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通过优化模型建立的方法对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两种模型:以数量优化和适宜性评价为核心的空间配置优化模型和以元胞自动机模拟演化为核心的优化模型,归纳出空间优化配置模型的建模步骤:预处理、数量优化、空间优化、评价结果4个步骤;元胞自动机演化模型的建模步骤:系统定义、系统抽象、模型实现、方法验证、模型校正和应用6个步骤,并针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指出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以元胞自动机模型为核心的多模型耦合和系统集成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将会是今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发展趋势。

    天然气资源现状、安全保障与法律调控
    陈德敏, 董正爱
    2010, (12):  1416. 
    摘要 ( 1817 )   PDF (6954KB) ( 3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天然气资源安全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天然气资源安全,我国不仅应尽快完善技术、经济、行政等方面的保障手段和措施,更要切实加强法律的调控,建立健全天然气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结合我国国情和天然气行业发展的要求,应从立法层面构筑一个涵盖天然气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的统一完整的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天然气生产(上游)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天然气流通(中游)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天然气消费(下游)资源安全法律保障体系。

    农业发展
    泰州市基本农田空间配置探讨
    张落成, 王辰, 李青
    2010, (12):  1421. 
    摘要 ( 1734 )   PDF (8946KB) ( 3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泰州是江苏苏中地区重要农业生产基地。随着经济发展,基本农田存在被大量挤占风险。需要对现有耕地进行科学评价,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角度,将最适宜耕作的耕地保护下来,禁止非农占用。利用需求模型测算泰州基本农田需求量为32.7×104 hm2,按照基本农田的保护率为85%计算,2020年泰州市基本农田适度保有量在26×104 ~30×104 hm2。通过1 km×1 km的格网,选取生产能力和发展压力两类指标,综合评价耕地适应性,按照高适宜等级优先分配的原则,将基本农田分配到空间地域单元,达到空间优化配置目的,为土地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到2020年,泰州市基本农田将主要配置在兴化市,占60%以上,泰州城区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基本农田被占用风险加大,保有量比较低,占全市的比重不到3%。〖

    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中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邹君, 付双同, 杨玉蓉, 毛德华
    2010, (12):  1427. 
    摘要 ( 1741 )   PDF (8263KB) ( 3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鉴于当前我国虚拟水经济影响研究方面尚较少触及的现实,该研究用虚拟水战略的视角,通过构建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来探究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布局的优化问题。首先,用人均农村人口主要农畜产品虚拟水含量指标定量表征我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现状,发现我国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存在明显的“北方多、南方少”特点,其中,高值区由展布在北方地区的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等10个省区组成;而主低值区则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南沿海一带。然后,为探究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的理想布局模式,提出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运用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各省级区域的农业生产优势度。发现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度整体上呈现北、西、南三面高,中东部低的宏观态势。其中,高优势度区域呈向东开口的喇叭型结构分布于我国的沿边省份,低优势度区域集中连片地分布在我国地理版图中东部的甘肃、宁夏、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省市区。最后,构建农业生产布局调整指数作为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优化调整的依据,将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区域农业生产划分为布局合理型、布局过密型和布局过疏型三类,分别给出了其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

    生态环境
    长江口南港近期的演变及其与重大工程之间的关系
    张志林, 胡国栋, 朱培华, 廖建英
    2010, (12):  1433. 
    摘要 ( 2225 )   PDF (10468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长江口为典型的多级分汊中等潮汐河口,口门宽阔、径潮流强劲、泥沙运动复杂、河槽交替多变,给河口综合治理带来困难。长江口各分流汊道演变过程中,此消彼长是永恒的主旋律,其产生、发展、扭曲、萎缩、消亡具有周期性演变规律。为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长江口先后实施了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南北港分流口处的新浏河沙护滩和南沙头通道限流工程,以及中央沙促淤圈围工程和青草沙水源地工程等,南北港和南北槽分流口河段得到有效控制,对长江口未来的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南北港分流口以下丰富的地形、水文现场资料,对近年来南港地形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肯定工程稳定河势的同时,认为目前南北港分流口以下,尚存在南港主流偏离南岸致使发生近岸淤积,以及瑞丰沙中下段沙体刷深导致水流分散,不利于河势稳定等问题。并探讨了长江口“先下后上”治理模式的优缺点,建议在长江口河势尚未发生较大变化时,站在整体的高度,综合考虑河势、航道、水土资源、防洪潮及排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尽快实施长江口综合整治工程。

    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史利江, 郑丽波, 张卫国, 俞立中
    2010, (12):  1442. 
    摘要 ( 1810 )   PDF (10252KB) ( 3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区域土壤碳库的估算不仅是陆地土壤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为国家尺度的土壤碳库的估算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利用上海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结合GIS技术对上海土壤有机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区0~10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576×107 t,占全国的0.062 6%,0~100 cm的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1055 kg/m2,高于全国平均值,反映出上海土壤具有较高的碳蓄积能力。各类土壤中,水稻土的土壤碳储量最大,其次是灰潮土和滨海盐土,而黄棕壤由于面积狭小,所以土壤碳储量最小。各类土壤0~10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水稻土>灰潮土>黄棕壤>滨海盐土。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上海土壤碳密度呈现为西高东低,在局部范围内还表现出高低相间,错综复杂的局面,这种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形、微地貌、母质、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快速的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土壤碳库的净碳损失量为39244万t,相当于2000年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放的9.86%,这表明在经济和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已经成为影响土壤碳库的重要驱动力。

    三峡库区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效应
    王云琦, 王玉杰
    2010, (12):  1448. 
    摘要 ( 1866 )   PDF (9662KB) ( 3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三峡库区典型林分林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特征及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研究,以期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结果表明:SOC含量表现为表层(A层)土壤(12.06~45.18 g/kg)明显大于下层土壤,大一个数量级。从土壤表层到底层,SOC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由相同立地条件的灌木林改造而来的农地土壤(改造年限8 a)各层土壤SOC含量都有所降低,土壤表层SOC含量降低了10%,土壤平均有机碳含量降到为灌木林地的66%。三峡库区SOC含量与土壤物理性质直接相关,SOC含量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毛管孔隙度存在最为明显的线性关系〖WTBX〗(R2=0.83,0.83,n=19,p<0.01)。土壤有机碳直接参与了土团聚体的形成,SOC含量与土壤团聚度和土壤团聚状况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R2=0.62,0.76,n=19,p<0.01)。各林地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速效氮含量约为速效磷的6倍,为速效钾的2.5倍。SOC与土壤主要营养元素(N,P,K)关系中,对N元素作用最明显,特别是速效氮〖WTBX〗(R2=0.66,n=19,p<0.01),对磷的矿化起主要作用,与钾元素关系不明显。土壤有机碳是决定N和P矿化的主导因子,从土壤表层到底层C/N比值呈下降趋势,C/P值约为C/N值的6倍。阳离子交换量(CEC)与土壤团聚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WTBX〗(R2=0.49,n=19,p<0.01〖WTBZ〗)。SOC对CEC的作用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而实现。

    公众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
    杨洁, 毕军, 黄蕾, 周鲸波, 杨莉, 李凤英, 曲常胜
    2010, (12):  1456. 
    摘要 ( 1769 )   PDF (7918KB) ( 3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蓝藻水华暴发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太湖作为流域重要的水源地,2007年蓝藻水华事件的暴发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无锡市区489名公众的太湖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蓝藻水华生态风险被公众知觉为总体风险是陌生和完全可控的;蓝藻水华暴发原因是陌生和不可控的,这是引起公众风险意识的主要因素。影响公众蓝藻水华生态风险感知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媒体、信息和个体因素。报纸广播电视是主要的媒体因素。信息因素有灾害信息、灾害治理信息、政府防范措施信息。灾害治理信息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灾害信息和政府防范措施信息。不同性别、年龄段、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及职业的人群,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信息关注程度不同,影响到个体风险偏好的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蓝藻水华风险的本质,开展风险沟通,针对不同特征的人群选择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案。〖

    乌江梯级电站开发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陈浒, 李厚琼, 吴迪, 秦樊鑫
    2010, (12):  1462. 
    摘要 ( 1870 )   PDF (10553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均以思南断面最高,生物多样性则以沿河二桥断面最高;群落类型复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群落,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梯级水库的修建使底质环境差异变小,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类型趋于简单,优势类群表现不明显,并且水库建成的年代越久,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就越低,群落的组成类群就越少,物种组成以寡毛类和摇蚊类为主。研究表明,梯级电站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密度分布、多样性、群落类型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蓝藻水华的成因及其生态控制进展
    胡传林, 万成炎, 吴生桂, 丁庆秋, 潘磊
    2010, (12):  1471. 
    摘要 ( 1788 )   PDF (9439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供水水质、人类及其它动物的健康风险、水域生态景观等方面分析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对蓝藻水华形成的内在因素(高温适应的一系列特殊的生化调控机制或特性、三套色素系统——低光补偿机制、奢侈消费机制、固氮——营养补偿机制、休眠——回避不良条件机制、产生天然毒素来抑制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机制)和环境因素(物理,如温度、光照、扰动及混合和水的滞留时间等;化学,如主要营养盐、微量营养元素、溶解无机碳、溶解有机碳和盐度等;生物因子,如牧食、微生物作用和与较高等动植物的共生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蓝藻水华的生态控制(微生物控藻、大型水生植物抑藻、水生动物控藻如经典生物操纵、非经典生物操纵和罗非鱼控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泥石流堆积扇发育演化特征观测研究
    张金山, 沈兴菊, 魏军林
    2010, (12):  1478. 
    摘要 ( 1846 )   PDF (12232KB) ( 3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李子凹沟和滑脚坡沟是著名高频泥石流沟蒋家沟中游流通段的两条支沟,流域条件极为相似,泥石流暴发频率高,堆积扇发育快。以这两条沟为对象,观察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运动和停积过程,对不同特征的泥石流堆积体进行采样分析,并在每年雨季前后测量堆积扇地形及其纵横断面。对这两条支沟泥石流堆积扇2006~2008年的发育过程、平面形态、纵横剖面、堆积速度等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滑脚坡沟泥石流体颗粒较粗,容重大,泥石流整体堆积,呈垄岗状。李子凹沟泥石流粗大颗粒少,容重小,在扇体上漫流,堆积呈舌状。堆积扇的进一步发育主要靠垄岗状堆积改道完成。(2)主沟堆积条件下,支沟泥石流堆积扇以淤高为主,且淤高幅度在扇体上下部分布均匀。(3)泥石流堆积扇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纵比降基本稳定,表现为剖面上发生持续且较为均衡的堆积。横剖面在主沟上游方向的坡度较小。〖

    中国若干典型城市对流层NO2时空分布特征
    陈姗姗, 束炯, 徐建中
    2010, (12):  1484. 
    摘要 ( 1743 )   PDF (11708KB) ( 3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NO2污染日趋严重。利用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监测仪)数据得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5个城市2004年10月~2009年7月的NO2浓度月均值变化的时间序列,分析5个城市的NO2浓度变化特征。并根据2007年1月~2008年12月5个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NO2污染API指数,推算出近地面NO2浓度月均值,与OMI遥感数据反演的对流层柱浓度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有较一致的变化趋势。根据OMI数据得到的该5个城市2005~2008年的NO2浓度年均空间分布,发现中心城区NO2浓度值远高于郊区,形成了城市气候的“混浊岛效应”,这与发达的城市交通,高强度的人口活动以及城市局地流场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GOME(Global Ozone Monitoring Experiment,全球臭氧监测实验)NO2浓度年均变化值和1999~2008年5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相关分析,认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量的增加是我国发达城市NO2污染的主要原因。〖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