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20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1-08-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城镇可达性格局演变研究
    钟业喜| 陆玉麒
    2011, (08):  903. 
    摘要 ( 4286 )   PDF (10496KB) ( 29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可达性评价一般包括网络分析、格网分析和栅格分析。借助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栅格分析方法,以江苏省65个县(市)行政中心(城镇)为研究节点,利用江苏省1990、1996、2002和2008年的交通路网数据,对江苏省4个研究年度的城镇可达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苏省可达性改善明显,整体可达性平均改善高达42.8%。江苏省三大区域可达性改善差异较大,苏南可达性改善最为明显,苏北次之,苏中在整个研究期间均落后于苏南和苏北。总体上,全省区域平均可达性逐步走向均衡,全省交通结构也逐步走向完善。通过分析江苏省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和可达性之间的相关性可得出结论,即交通建设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交通欠发达地区投资的可达性效益要高于交通发达地区。江苏省可达性演变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发展需求。

    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余德贵|吴 群
    2011, (08):  911. 
    摘要 ( 1375 )   PDF (501KB) ( 4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县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系统科学相关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变化趋势,在分析区域未来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碳排放目标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控的CO2当量指数、经济效益指数及其目标函数,通过集成Markov模型和结构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低碳优化动态调控模型(LUSCC)及其求解方法。最后以江苏泰兴市为例进行了分析验证,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实施情况,获得3种不同碳排放目标调控程度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及其调控方法,研究表明,建立的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动态优化调控模型,能够满足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及其可持续利用要求,为探索区域未来低碳型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法提供参考。

    我国三大产业电力消耗影响因素的分解分析
    孙 宁|徐菊艳
    2011, (08):  918. 
    摘要 ( 1461 )   PDF (293KB) ( 2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改进的Kaya恒等式,将电力消耗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电力强度,并采用LMDI法的时间序列分解方式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我国三大产业2000~2007年电力消耗的影响轨迹。分解分析的结果表明:总体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电力强度因素均对三大产业的电耗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其中经济增长是各产业电耗增长的最主要原因,2000~2007年其贡献高达9365%。但是2006年以来产业结构和电力强度变化已显示出明显的节电效应,2006~2007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使得电耗减少了74130亿kW·h,同期电力强度降低亦使电耗的减少量达1 64370亿kW·h。如果未来我国经济保持增长态势,那么电耗将持续增加,而大力发展清洁电力、优化产业结构和降低电力强度是我国电耗降低的主要途径。

    中国省域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协整研究: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
    王素凤
    2011, (08):  1006. 
    摘要 ( 1505 )   PDF (444KB) ( 4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理论,利用中国华东地区七省域1995~2009年间的数据资料,检验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变量序列的平稳性及协整关系,并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能源价格与碳强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Hausman检验认为能源价格与碳强度间应建立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能源价格对碳强度负相关,提高能源价格能显著降低碳强度,但不同地区碳强度对能源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同;经济较发达的省域,能源价格相对较高而碳强度相对较低。建议适度提高能源价格,加强技术创新、优化能源结构和提升能源效率,积极推进省际产业衔接与协作,促使碳强度不断下降,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
    基于NRCA的湖北省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
    汤进华|刘成武|吴永兴
    2011, (08):  1008. 
    摘要 ( 1265 )   PDF (420KB) ( 3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湖北省17个地市(州)2003~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各地区各部门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指数和比较优势度,经分类时空分异分析提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用水效率是湖北省地区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子;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江汉平原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及山区林牧渔业发达区域;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武汉、黄石、十堰等传统工业区。证实了NRCA在水资源优势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
    双英|陆文聪
    2011, (08):  1010. 
    摘要 ( 1248 )   PDF (342KB) ( 3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析各产业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状况对建立江西特色的水资源利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结合水资源公报、中国环境年鉴等统计资料,对2007年江西省各经济部门虚拟水消费与贸易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计算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量及相应的用水系数,并分析了各部门之间用水相关关系;编制了2007年各部门虚拟水转移矩阵。江西省水资源消耗较大的部门为种植业、畜牧业部门,水资源出口结构不够合理,需优化农、畜产品输出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同时设定防止水质型缺水的政策保障;适度发展耗水量大的第三产业

    区域可持续发展
    低碳压力下中国核电产业发展及铀资源保障分析
    姜 巍|高卫东
    2011, (08):  1013. 
    摘要 ( 4003 )   PDF (6407KB) ( 29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发展核电是减轻我国当前碳排放压力的现实选择。通过分析世界和中国核电发展的历程、技术水平和规模,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核电,但是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总量仅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1%和1.9%,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在技术水平上,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发第三、第四代核反应堆,而我国正在运行和多数拟建核电站都是压水堆技术为主的二代核电技术;在空间分布上,尽管我国很多省份都有需求,但我国核电站主要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地区;从铀资源基础来看,我国仍属于贫铀国。鉴于世界铀资源分布和供给十分不均衡的状况,要保障我国核电产业持续发展不仅要加大国内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还需加紧拓展海外市场、建立资源储备和发展快堆技术等

    生态环境
    基于机制分解法长江口南汇潮滩悬移质泥沙通量研究
    冯凌旋|李占海|李九发|周云轩|陈 炜|徐 敏
    2011, (08):  1016. 
    摘要 ( 1330 )   PDF (945KB) ( 2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实测资料以长江河口南汇潮滩为例,对传统机制分解法进行改进,将机制分解计算中的含沙量项按悬沙粒径进行分组处理,分为63~250、16~63、4~16、05~4 μm 4个粒径组,对各粒径组泥沙的净输移通量分别进行机制分解计算,分析不同粒径组泥沙的各机制分解项对悬沙净输移通量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粒级的泥沙其控制输沙的潮滩动力因子不同。相当于粘土类(0.5~3.9 μm)和细粉砂类(3.9~16 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平均流项T1+T2及潮泵项T3+T4+T5对其输移起控制作用;相当于粗粉砂类(16~62.5 μm)和细砂类(62.5~250 μm)粒级的悬移质泥沙,潮泵项T3~T5、潮振荡项T6~T8起控制作用。同时,对不同水深条件下同粒级悬沙净输移通量的机制分解项的比较,当悬沙输移过程由深水进入浅水时,潮泵项的贡献急剧减小,且不受大小潮汛、悬沙颗粒粒级粗细的影响

    长江干流不同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昼夜变化的初步分析
    黎明政|段中华|姜 伟|刘焕章
    2011, (08):  1019. 
    摘要 ( 1259 )   PDF (960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2007~2009年在长江干流的泸州、珞璜、宜都、武穴4个江段分别采集的数据,对这些江段鱼卵及仔鱼漂流特征的昼夜变化规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泸州江段和珞璜江段鱼卵及仔鱼昼夜漂流密度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长江中游宜都江段,鱼卵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WTBX〗n=38,p〖WTBZ〗=000),表现为6〖DK〗∶00的平均漂流密度13.02 ind./100 m3明显大于18〖DK〗∶00的密度3.28 ind./100 m3,仔鱼夜间漂流密度明显大于白天,于22〖DK〗∶00达到高峰值;武穴江段仔鱼漂流密度在昼夜时间上有显著性差异(〖WTBX〗n=62,p〖WTBZ〗=000),8〖DK〗∶00的平均漂流密8621 ind./100 m3明显大于18〖DK〗∶00的密度4485 ind./100 m3。不同物种的鱼卵及仔鱼漂流密度亦呈现出一定的昼夜差异,宜都江段贝氏〖FK(W*5/5。1〗〖PS黎明政造字2.EPS;%84%84,BP〗〖FK)〗,草鱼和银鲴鱼卵主要分布在白天,鳙、鲢等种类分布在夜间;另外,鳙、银鮈、铜鱼和翘嘴鲌等多数种类的仔鱼仅在夜间有分布,而飘鱼属的种类主要分布在白天。通过采集到鱼卵发育期推算,四大家鱼、贝氏〖FK(W*5/5。1〗〖PS黎明政造字2.EPS;%84%84,BP〗〖FK)〗、银鲴和翘嘴鲌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而花斑副沙鳅和鳊全天均有繁殖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中长江河口区土壤水盐动态变化
    谢文萍|杨劲松
    2011, (08):  1020. 
    摘要 ( 1382 )   PDF (5535KB) ( 3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三峡工程调蓄进程改变了下游的来水状况,可能影响下游的水盐动态。挑选蓄水进程中典型枯水年2006年蓄水进程时段,分析该时段河口水盐动态可能受上游蓄水的影响程度。2006年秋季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导致长江径流减少量约为4 000 m3/s,与径流量最低值相比下降幅度达33%。运用监测数据分析搜索了蓄水之前与2006年秋季蓄水时段长江大通径流量相似的时间序列,研究并分析了蓄水前后相似径流量过程情况下长江河口区域水盐要素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蓄水前后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2006年蓄水阶段及其后续影响时段的江水、地下水及土壤盐分含量均大于蓄水前各要素测值,蓄水后江水盐分最高增加幅度约为45%,而土壤盐分含量增加约为10%。在蓄水前后自然径流量过程基本相似的前提下,三峡工程调蓄所致的径流量减少可能为江水盐分、地下水盐分及土壤盐分上升的重要原因,表明三峡调蓄对河口水盐要素的动态变化存在一定影响

    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细菌群落组成分析
    吴兰, 葛刚, 龚世杰, 万金保
    2011, (08):  1021. 
    摘要 ( 1346 )   PDF (4401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提取鄱阳湖老爷庙水域水体细菌总DNA, 构建细菌16SrRNA基因文库和序列测定等手段,以期揭示鄱阳湖老爷庙水域的细菌群落组成并探讨细菌多样性与湖泊水体理化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来自老爷庙水域的2006年10月(PN0610)和2007年5月 (PN075) 的细菌文库中的180个阳性克隆产生了66个细菌分类操作单位(OTUs),这些细菌主要分属于:变形菌Alpha纲,Beta纲,Gamma纲,Epsilon纲,拟杆菌门,放线菌门,浮霉菌门,酸杆菌门和OP10等9大类型。2006年10月老爷庙水域的优势菌群为Beta变形菌;2007年5月优势菌群为Gamma变形菌和拟杆菌,表明鄱阳湖细菌组成在不同的季节显著不同。进一步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部分细菌的最相似序列来源于淡水,湖泊和土壤的未培养细菌,且部分细菌与环境污染物降解有关

    大坝下游定点区域溶解氧饱和度预测
    王煜, 戴会超
    2011, (08):  1022. 
    摘要 ( 1316 )   PDF (828KB) ( 3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坝通过坝身泄流时,巨大的洪水卷吸空气中的大量气体直泻到下游河床,造成下游河道特别是近坝区域气体含量过饱和,给下游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其中鱼类气泡病就是水体气体过饱和造成的典型病症。为探明大坝泄流对坝下河道溶解氧饱和度的影响,以三峡葛洲坝区域坝下近坝区定点区域的溶解氧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溶解氧饱和度的BP网络预测模型,对大坝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下游溶解氧饱和度的预测仿真计算,并将仿真预测值与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BP网络模型能很好地逼近坝下近坝区指定区域的溶解氧饱和度,可根据大坝运行工况对下游水体溶解氧饱和度进行快速预测,为有效控制坝下水体溶解氧饱和度提供借鉴

    三峡库区小江回水区二氧化碳分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冉景江|林初学|郭劲松|陈永柏|蒋滔
    2011, (08):  1023. 
    摘要 ( 1316 )   PDF (399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9年9月~2010年4月在三峡库区与小江交汇的回水区的典型段面测量了该区域水体表层水和水体内部两部分水体中的有关物理化学参数,并利用这些水化学特征值通过水化学平衡模型计算出该区域水体CO2的分压。得出该区域水体中的CO2分压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变化特征。并对该区域有关水质参数与CO2的分压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得出其相关系数。指出了水体CO2分压与水体碳循环的关系。通过对三峡库区小江流域这一典型回水区域水体的CO2分压的分析研究,可望为三峡库区及其它同类型区域水体的二氧化碳分压研究提供一个分析案例,也为今后进一步从事水库温室效应的研究提供参考

    三峡库区香溪河库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肖尚斌| 刘德富| 王雨春| 高博| 王亮| 段玉杰
    2011, (08):  1024. 
    摘要 ( 1391 )   PDF (508KB) ( 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10年3月在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获取了无扰动沉积物柱状样,在香溪河口的长江干流(长江右岸)获取了表层沉积物样,现场进行了环境因子测量和室内粒度分析、矿物分析、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沉积物矿物以绿泥石、伊利石和石英为主,占到全部矿物的65%左右。柱状沉积物pH值随深度增加呈现变小的趋势,Eh值也有随深度减少的趋势,反映了环境还原性加强。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粒径变细、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增加而增加,而随石英、白云石含量增加而降低;且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与pH值密切相关,当pH值下降时部分重金属容易重新释放出来而进入环境中。库湾下游具有较中上游高得多的重金属含量,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无污染到轻度污染,且轻度污染出现于下游至干流。三峡水库蓄水前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顺序大致为Zn>Pb>Cu>As>Cd,而蓄水后香溪河及干流沉积物均表现为Cu含量高于Pb

    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非点源营养盐输出变化的试验研究
    宋林旭|刘德富|肖尚斌
    2011, (08):  1025. 
    摘要 ( 1340 )   PDF (511KB) ( 2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合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和水系特点,在三大支流出口处设置常规水质监测断面,于干流响滩处设置水文控制断面,通过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利用数字滤波法解析径流多源和污染多源,研究上游来流点源和非点源营养盐输出负荷变化。结果表明:受农业非点源污染影响,TN是高岚河(0788 mg/L)>古夫河(0712 mg/L)>南阳河(0567 mg/L);南阳河受磷矿企业点源输入的影响,TP是南阳河(0323 mg/L)>高岚河(0074 mg/L)>古夫河(0053 mg/L);断面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系数〖WTBX〗R〖WTBZ〗2=0720 2;TN和TP非点源年负荷输出分别占总量的61%和40%的, 20100607次降雨径流监测分析发现此次降雨汇流期间营养盐TN和TP输出的非点源贡献率分别达752%和709%;营养盐负荷主要受径流量影响,TN和TP输出负荷与流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63 6和0978 9

    城市滨水区景观保护的法律规制——以重庆为视角展开
    董正爱| 陈德敏
    2011, (08):  1026. 
    摘要 ( 1369 )   PDF (2838KB) ( 2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最具活力、最繁华,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景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地段。但恰恰是滨水区之于城市发展重要的经济促动性,使得政府在规划、开发时往往过于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其生态可持续性与城市居民的公共利益。城市滨水区景观保护不仅仅是景观规划设计层面的问题,更应该从法律体系的层面对产业功能的调整,文化精神的复兴以及社会活力的再生等予以规制。因此不仅需要规划部门从整体、大局出发进行规划,维护城市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同时,更需要法制部门完善立法,重塑滨水区景观保护的法治理念与生态目标,形成完整的滨水区景观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从滨水区的开发管理,土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交通模式的规制以及生态、历史文化景观维护等方面实现法律规制的保障

    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模型与应急管理
    佘廉| 刘山云| 吴国斌
    2011, (08):  1027. 
    摘要 ( 1371 )   PDF (546KB) ( 4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概述了突发事件演化研究的现状,总结了现阶段中国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典型案例,研究了事件的演化过程,提出把社会因素和全过程干预作为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动因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的主要动力因素,运用灾害学、应急管理、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构建了事件演化的动力因素体系,最后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构建了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模型。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和应急干预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演化具有推动作用;事件演化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的动力因素存在差异;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多目标性,单一目标应急管理不能有效控制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研究水污染突发事件演化机理可为政府有效地预警与事件初期的应急决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基于EFDC和WASP模型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的预测预警
    李林子, 钱瑜, 张玉超
    2011, (08):  1028. 
    摘要 ( 1518 )   PDF (6497KB) ( 6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我国突发水污染事故频发。长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水源地,其水质安全受到沿江众多化工企业可能突发污染事故的威胁。因此,开展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的预测预警研究意义重大。基于EFDC和WASP模型,建立了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影响的预测模型,并以龙翔甲苯罐区泄漏为例进行了事故情景模拟。研究表明:所建的预测模型能够对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污染物的水环境行为进行快速的模拟和预测,并且能够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层上以动画的形式实时展示事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可以为南京化工园突发水污染事故的预警应急提供决策依据;基于EFDC构建的二维水动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研究区的水动力情况;事故情景中排放的甲苯在研究江段能够较快地稀释扩散,挥发作用对甲苯的衰减过程影响显著,平水期比枯水期更有利于水体中甲苯的衰减

    雅康高速公路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
    马月伟| 赵永涛| 陈富斌| 兰立波
    2011, (08):  1029. 
    摘要 ( 1382 )   PDF (623KB) ( 4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雅康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构建川藏“经济走廊”,促进甘孜及西藏地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雅康高速公路将穿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外围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将可能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产生负面的影响,明确高速公路建设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潜在影响,对于正确处理高速公路建设与世界遗产保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根据拟建公路与遗产地关系剖面图,初步分析了拟建雅康高速公路所推荐的K方案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雅康高速公路对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二郎山特长隧道的工程地质勘探以及通风井群的施工与维护对自然景观会形成明显干扰。为更好地保护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就拟建的雅康高速公路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2005年中国气态αHCH的人体暴露和健康风险分析
    翁君山, 陈贵斌, 赵鹏| 兰劲涛
    2011, (08):  1030. 
    摘要 ( 1359 )   PDF (3062KB) ( 3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评估由我国大气中αHCH所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利用CanMETOP 模拟的2005年日均αHCH大气浓度,基于吸入因子和致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吸入因子呈东部>西部,北部>南部的特征,东中和东北部地区的吸入因子分别主要由人口密度和αHCH大气浓度贡献,东中和东南部地区的个体健康损失小于东北地区,东中和东南部地区年内逐月吸入因子分配较为均匀,而东北地区主要集中的夏季,东北地区个体致癌风险系数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推测由其它污染物所形成的暴露风险具有类似的时空分布。加之夏季东北地区集中降水所形成的湿沉降以及气温升高等因素,使摄食暴露和皮肤接触暴露增大,东北地区人群的复合暴露风险将显著大于其它地区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