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均可称之为“季风文化”。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绝。东亚季风的形成是中国环境演变的关键事件,它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化特别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而形成和强化的。在长江流域,随着东亚季风的建立,原有行星风系的环流形势被季风环流所取代,从而避免了全年受单一副热带高压的持续控制。因此,当地球相同纬度位置上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备受“副高”沙漠的袭击、使其古老文明遭到枯萎或夭折时,长江流域却因夏季风的吹拂,获得了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从而显得生机勃勃,其古老文明虽历经沧桑,仍不断发扬光大,且高峰迭起,一直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1] | 程建, 程久苗, 吴九兴, 徐玉婷. 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94-901. |
[2] |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长江水δ18O和δD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78-686. |
[3] | 潘欣, 尹义星, 王小军. 1960~201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36-444. |
[4] | 徐明, 王晓芳, 高琦, 汪小康, 赖安伟. 基于TRMM卫星资料揭示的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降水日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934-1944. |
[5] | 邵骏, 欧应钧, 陈金凤, 郭卫. 基于水贫乏指数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889-894. |
[6] | 陈阿娇, 贺新光, 秦建新, 章新平. 长江流域近51a来日降水时空变异的多尺度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94-803. |
[7] | 潘鑫, 刘元波. 1983~2012年长江流域地表净辐射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86-496. |
[8] | 杜耘.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71-179. |
[9] | 卢新海, 柯善淦.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34-341. |
[10] | 张雷, 鲁春霞, 李江苏. 中国大河流域开发与国家文明发育[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39-1645. |
[11] | 白淑英, 顾海敏, 史建桥, 魏楚京. 近50 a长江流域暴雨日数时空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255-1262. |
[12] | 刘乙淼, 陈艳梅, 胡引翠. 长江流域土壤保持能力时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71-977. |
[13] | 段七零. 长江流域的空间结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9): 789-. |
[14] | 曾小凡 翟建青 苏布达 姜 彤 朱 进. 长江流域年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5): 427-. |
[15] | 段学花 王兆印 余国安. 以底栖动物为指示物种对长江流域水生态进行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3): 241-2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