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6): 971-977.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6011
刘乙淼, 陈艳梅, 胡引翠
LIU Yi-miao, CHEN Yan-mei, HU Yin-cui
摘要: 利用MODIS-NDVI数据、地面气象站数据等,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计算了长江流域2000~2010年土壤保持量,并基于GIS平台与GeoDa软件,辅以Moran's I指数以及一元线性回归系数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土壤保持能力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源区以及中下游沿岸至长江入海口地区的土壤保持量最低(≤560 t/hm2),土壤保持量高值区(≥2 400 t/hm2)主要分布于上游四川盆地周围以及中下游长江以南地区;(2)长江流域土壤保持量在市域单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低—低"聚集区分布在长江源区、武汉西部以及流域入海口,"高—高"聚集区主体分布在流域上游与江西南部;(3)土壤保持量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的区域占62%,其中呈快速增加趋势(b>5)的地区分布在陕西南部、湖南西北部、江西东部以及四川东部,呈减少趋势的区域占38%,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以及中下游长江以南部分地区。
中图分类号:
[1] 许 旭,李晓兵,韩念龙.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保育土壤价值评估——以河北省北部四地市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1,(90):123-129. [2] 于德永,潘耀忠,龙中华,等.基于遥感技术的云南省生态系统水土保持价值测量[J].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174-178. [3] 段 锦,康慕谊,江 源.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90-103. [4] 刘顺生.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黄和平,杨 劼,智颖飙.皇甫川流域封育植被土壤保持功能及服务价值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3):173-177. [6] 陈 龙,谢高地,裴 厦,等.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249-2256. [7] 张玉玲,吴宜进,原惠绣.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3):11-14. [8] 史德明.长江流域土壤侵蚀的特点及其潜在危险[J].中国水土保持,1983,(2):3-6. [9] 雷孝章.长江上游部分地区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5,31(1):35-43. [10] 陈循谦.长江上游(云南境内)的土壤侵蚀[J].水土保持学报,1990,4(3):71-79. [11] 潘竟虎,冯兆东,魏宏庆,等.长江上游小流域土壤侵蚀动态模拟与分析[J]测绘科学,2009,34(2):93-96. [12] 冯明汉.长江流域土壤侵蚀研究状态及存在问题[J].人民长江,2005,36(2):9-10. [13] 邓玉林,李春艳,王玉宽,等.长江上游典型小流域植被水土保持效应研究——以培江流域黄羊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5-8. [14] 王玉宽,文安邦,张信宝,等.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77-80. [15] 宋春风,陶和平,刘斌涛,等.长江上游地区土壤可侵蚀性空间分异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9):1123-1129. [16] 庄建琦,葛永刚.土壤侵蚀对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相应和空间分布特征——以金沙江一级支流小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3):288-295. [17] 刘纪根,张平仓,任洪玉.长江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7,24(3:):11-15. [18] 高 凯,周志翔,杨玉萍.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空间自相关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1):13-20. [19] 苗 茜,黄 玫,李仁强.长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296-1305. [20] 虞孝感.长江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及建议[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294-298. [21] 许 旭,李晓兵,韩念龙.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生态系统保育土壤价值评估——以河北省北部四地市为例[J].国土资源遥感,2011,(90):123-129. [22] 刘 赞,胡庭兴,赵安玖,等.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长江防护林区的土壤侵蚀动态特征——以湖北省红安县倒水河流域为例[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3):295-300. [23] 黄炎和,卢程隆,付 勤,等.闽东南土壤流失预报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3,7(4):3-18. [24] 邱映贵,吴燕辉,程国平.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格局异动模式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2):42-47. [25] 高凤君,郭治兴,魏秀国.广东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空间自相关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0,(4):29-34. [26] 陈艳梅,高吉喜,冯朝阳,等.1982-2010年呼伦贝尔植被经初级生产力是空格局[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6):647-653. [27] 候刘起.南流江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28] 周 璟,张旭东,何 丹,等.基于GIS与RULSE的武陵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4):468-474. [29] 饶恩明,肖 燚,欧阳志云,等.海南岛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J].生态学报,2013,33(3):0746-0755. [30] 卞鸿雁,庞奖励,任志远,等.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土壤保持效益时空动态—以黄土高原南部为例[J].生态学杂志,2012,31(9):2391-2396. [31] 刘 洋,岷江源头区植被景观与流域土壤侵蚀的动态相关性[D].成都: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07. |
[1] | 程建, 程久苗, 吴九兴, 徐玉婷. 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94-901. |
[2] |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长江水δ18O和δD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78-686. |
[3] | 潘欣, 尹义星, 王小军. 1960~201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36-444. |
[4] | 徐明, 王晓芳, 高琦, 汪小康, 赖安伟. 基于TRMM卫星资料揭示的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降水日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934-1944. |
[5] | 赵安, 张文馨, 柳庆, 马玉宽, 段后浪, 商伊迪. 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钉螺空间自相关的样点尺寸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09-1217. |
[6] | 刘俊, 李云云, 林楚, 王家庆, 乔治, 葛全胜.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09-1015. |
[7] | 邵骏, 欧应钧, 陈金凤, 郭卫. 基于水贫乏指数的长江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889-894. |
[8] | 刘睿, 周李磊, 彭瑶, 嵇涛, 李军, 张虹, 戴技才.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932-942. |
[9] | 陈阿娇, 贺新光, 秦建新, 章新平. 长江流域近51a来日降水时空变异的多尺度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94-803. |
[10] | 潘鑫, 刘元波. 1983~2012年长江流域地表净辐射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86-496. |
[11] | 杜耘.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71-179. |
[12] | 卢新海, 柯善淦.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量化模型构建——以长江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34-341. |
[13] |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江苏省人口城乡结构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25-38. |
[14] | 任平, 洪步庭, 周介铭.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格局与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1993-2002. |
[15] | 管卫华, 彭鑫, 张惠, 魏也华. 不同空间尺度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03-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