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Vol. 13 >> Issue (6): 562-567.
濮励杰1,2,赵姚阳1, 金平华1, 王金磊1, 黄贤金1,2
PU Li-jie1,2,ZHAO Yao-yang1,JIN Ping-hua1,WANG Jin-lei1,HUANG Xian-jin1,2
摘要: 通过137Cs示踪技术,并采用相关的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对红壤丘陵区江西丰城市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方式以及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本底值为1 992.45±145.63 Bq/m2;试验区典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且侵蚀强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坡底部>坡中部>坡顶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坡面侵蚀强度亦呈现一定的分异现象,从大到小依次为耕作土坡面>退耕30年+退耕1年混合坡面>退耕30年坡面>荒坡。
[1] | 刘莲, 刘红兵, 汪涛, 朱波, 姜世伟. 三峡库区消落带农用坡地磷素径流流失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609-2618. |
[2] | 张文婷. 江西省不同地貌单元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619-2628. |
[3] | 郭忠录, 马美景, 蔡崇法, 闫峰陵. 模拟降雨径流作用下红壤坡面侵蚀水动力学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150-157. |
[4] | 张振东, 张延飞, 唐鑫. 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仿真与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403-1411. |
[5] | 郑太辉, 陈晓安, 杨洁. 近50 a江西省旱、涝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64-670. |
[6] | 杨伟, 张琪, 李朝霞, 张利超, 蔡崇法. 几种典型红壤模拟降雨条件下的泥沙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39-444. |
[7] | 花 明, 谢青霞. 从“低碳经济”谈江西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1): 13-. |
[8] | 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 红壤丘陵区县域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 79-. |
[9] | 苏筠, 刘南江, 林晓梅,. 社会减灾能力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的区域对比——基于江西九江和宜春公众的调查[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 92-. |
[10] | 陈翠华,倪师军,何彬彬,张成江. 江西德兴矿集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766-766. |
[11] | 叶文培,王开峰,王凯荣,谢小立,李志国. 长期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养分及水稻生长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746-746. |
[12] | 陈 静,桂发亮,傅 春. 缓解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新途径[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10-410. |
[13] | 罗专溪,朱波,汪涛,唐家良,王冬,辛伟. 紫色土坡地泥沙养分与泥沙流失的耦合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79-379. |
[14] | 曾慧卿. 近40年气候变化对江西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227-227. |
[15] | 涂 洁,刘琪璟,.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固碳释氧效益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30-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