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13-06-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沪苏通三角区产业经济一体化时空演变及其影响机制
    吕卫国| 陈 雯
    2013, (06):  679. 
    摘要 ( 1427 )   PDF (1064KB) ( 3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沪苏通三地为例,研究了三地之间产业经济一体化的时间和空间过程,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视角探讨了地区之间的互补性、可运输性和介入性等因素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沪苏通三地构成的三角区产业经济一体化经历了由弱到强、简单到复杂的关系,特别是2005年以后,在区域竞争和合作的大背景下,上海藉由定位转向和结构升级重塑区域地位的战略取向使得沪苏通三地产业经济关系步入了一体化重构轨道。三地之间未来要形成3边均强的网络化的产业经济一体化格局,应通过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放大各地之间的互补性,通过减少地区之间非理性的竞争,改善地区之间空间分割

    地势起伏度对三峡库区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于慧 | 邓 伟 | 刘邵权
    2013, (06):  686. 
    摘要 ( 1452 )   PDF (1616KB) ( 3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1[DK]∶10万三峡库区DEM的基础上,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地形起伏度,利用均值变点分析方法确定三峡库区地势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是015 km2。首次绘制了基于最佳统计单元的三峡库区地势分布图,确定地形起伏度是影响三峡库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基础上,选择城镇化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等指标,定量揭示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的地形总体以起伏山地为主。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地势起伏度大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生活相对贫困。地势起伏度小的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经济相对发达。这对认知山区人口和经济的空间格局,将三峡库区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产业布局在适度的地势起伏度范围,对于有效进行三峡库区资源开发、促进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研究——兼与BP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对比分析
    张晓瑞 |方创琳 |王振波 |马海涛
    2013, (06):  691. 
    摘要 ( 1434 )   PDF (834KB) ( 2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是城市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与城市经济社会之间表现为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方法模型难以精确预测。作为一种较新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RBF神经网络能以任意精度全局逼近任意非线性关系,表现出了极强的处理复杂非线性系统的能力。以合肥市建成区面积预测为例,构建了基于RBF网络的预测模型,作为对比,同时用BP神经网络、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的综合分析表明,在预测精度上,RBF网络>BP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显示,RBF网络能为城市建成区面积预测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而可为城市土地利用及其规划制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自然资源
    流域水资源丰富度评价的MFP模型及应用
    赵 帅 | 柴立和
    2013, (06):  698. 
    摘要 ( 1416 )   PDF (1128KB) ( 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水资源系统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各种水资源量、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以最大流原理为基础,导出了描述水资源系统的信息动力学演化方程,建立了水资源评价的信息动力学模型,运用信息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评价标准。该模型无需人为给定参数,客观性强,操作简便。最后运用理论模型对辽西沿海诸河流域水资源丰富度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各流域的丰富度状况,并与其它模型评定结果做出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该模型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水资源丰富度系统的演化动力学机理和水资源系统时空演变特性。因此,不仅在评价上有较大的优越性,在水资源丰富度发展变化状态的预测上也具有潜力。 

    基于MODIS的鄱阳湖湿地植被变化及其对水位的响应研究
    叶 春 | 刘元波 | 赵晓松 | 吴桂平
    2013, (06):  705. 
    摘要 ( 1637 )   PDF (1645KB) ( 3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鄱阳湖水情变化如何影响湖区湿地植被生长过程的问题,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蚌湖—吴城生态断面上,选取3个梯度分布MODIS像元样点,基于2001~2010年MODIS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时间序列,分析了近10 a来退水期植被生长动态变化过程;结合星子站水位资料,探讨了鄱阳湖退水期水位变化对湿地植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样点EVI年内均值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特征,多年平均值在10月份最大,高程越高的样点其EVI达到年最大值的时间越早;不同水位持续长短及其起讫时期影响植被的生长变化,EVI均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75)高于最大值与生长期的拟合优度(049);样点每提前出露10 d,EVI均值约升高002,[JP3]二者相关性R2达到055。研究结果对湖区植被资源管理以及湖泊水位调控效应研究等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鸟类多样性研究及生境价值评估
    廖峻涛 | 柳 江 | 赵雪冰
    2013, (06):  713. 
    摘要 ( 1394 )   PDF (879KB) ( 2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11年利用样线法对长江上游向家坝库区夏、秋季鸟类进行了实地考察,共记录110种鸟类,隶属15目39科。通过5个调查点、2个对照点不同生境鸟类的多样性研究发现:(1)夏、秋季库区不同生境鸟类的ShannonWiener 指数较低,几乎均未超过1.5,鸟类物种多样性相对贫乏;(2)库区各生境鸟类Pielou指数均超过了0.75,说明库区环境虽以人工植被为主,但并不单调;(3)阶地疏林灌丛、竹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鸟类相似性差异最小〖JP2〗,而二者与芦苇、荩草丛滩地的差异最大,库区鸟类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存在着显著不同。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物种多样性和河流景观保护的角度,对库区鸟类的不同生境类型进行多要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山地森林生境的物种多样性相对丰富,生态价值最高,而河滩和阶地疏林灌丛、竹林生境具备一定的景观特色,也有相当的生态价值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特征参量的遥感反演研究——以猫跳河流域为例
    原菲菲 | 徐增让 |詹卫华 | 鲁春霞 | 曹文德
    2013, (06):  721. 
    摘要 ( 1452 )   PDF (1470KB) ( 2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2007年5月Lansat5 TM数据,运用单通道算法,基于全国遥感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体系,对贵州省猫跳河流域的地表特征参量进行了反演,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典型地表特征参数值。在3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植被指数最高、地表温度最低,农田的植被指数最低而地表温度最高,草地介乎林地和农田之间。城镇建设用地主要表现为热岛效应,而水域则主要表现为地表温度(LST)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双低特征。进一步对二级土地利用类型的分析表明,由于结构、功能的不同,土地利用二级类在地表特征参量方面也表现出了有规律地变化。有助于深入认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物理特征,可以丰富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像分类的先验知识,有望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推进一步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及DEM的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以浙江省为例
    杨续超 | 高大伟 | 丁明军 | 刘林山
    2013, (06):  729. 
    摘要 ( 1571 )   PDF (2071KB) ( 4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DMSP/OLS遥感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人口等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化时,往往受到其较低的空间分辨率、像元过饱和以及像元溢出现象的影响。植被指数(如NDVI)与不透水面呈负相关关系,与夜间灯光数据在反映人类活动、提取建成区方面可以互补,将这两种数据融合可以有效减少夜灯数据像元过饱和等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进一步融合DEM数据对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NDVI构建的人居指数进行了海拔修正,基于修正后的人居指数与统计人口之间很强的线性相关建立人口空间化模型,获得2010年浙江省1 km×1 km分辨率下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结果显示,浙江省平均人口密度为515人/km2,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3%,相比海拔订正前的模拟误差减少约5%,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融合后的人居指数在省级尺度上模拟人口空间分布的精度较高

    基于GGE双标图和纤维长度选择的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
    许乃银 | 张国伟 | 李 健 | 周治国
    2013, (06):  735. 
    摘要 ( 1399 )   PDF (888KB) ( 2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0年期间27个独立的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安庆、南阳、黄冈、荆州、武汉、襄阳、常德、岳阳、南京、南通、盐城、九江、简阳、射洪和慈溪等15个试验环境(试验点)在棉纤维长度选择上的鉴别力、代表性、理想指数和离优度指数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对各试验环境基于纤维长度选择的综合评价表明,荆州、九江、安庆和常德是最理想的试验环境,对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广适性新品种选育和作为区域试验环境鉴别理想新品种的效率最高,而江苏和浙江省沿海棉区的试验环境(南通、盐城和慈溪)和四川盆地棉区试验环境(简阳和射洪)不适宜作为针对长江流域的纤维长度选择与推荐环境,从而展示了GGE双标图在棉花区域试验环境评价方面的应用效果,也为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方案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负荷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蒋海兵 | 徐建刚
    2013, (06):  742. 
    摘要 ( 1344 )   PDF (2776KB) ( 4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搞清流域工业点源的空间分异特征,可为水环境整治与工业规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工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建立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在GIS技术、密度分析法与ESDA方法支撑下,探析江苏淮河流域工业点源与工业污染负荷空间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工业点源集聚于城市、县城及专业乡镇,污染行业地域分异现象显著,其中,河流、港口及临湖地区成为高负荷工业点源集聚地区,化工、造纸、化纤与医药等行业的工业集中于临海、临河及临湖地区,饮料制造业、副食品加工业点源集中于工业化水平较低的北部流域的少数乡镇,工业氨氮多数来自化工业。在不同工业化水平下,工业污染负荷空间差异大,南部流域负荷整体水平高于北部,北部流域高负荷区分布于少数乡镇与城区

    生态环境
    基于15N同位素技术的地下河硝酸盐污染来源对比——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为例
    王开然 | 贾亚男 | 胡大超
    2013, (06):  750. 
    摘要 ( 4092 )   PDF (1450KB) ( 457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2008年3~11月逐月对青木关北段地下河水质的监测,以及2010年6~11月逐月对青木关南段地下河水质的监测,利用15N同位素技术并结合水化学指标,分析地下河的水化学特征以及硝酸盐来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北段和南段地下河出口硝酸盐平均浓度分别为2035 mg/L和5077 mg/L,入口分别为320 mg/L和0842 mg/L,两段的硝酸盐平均浓度在出口处均比入口处高6倍多。此外,通过分析青木关整个地下河流域的SymboldA@15N空间分布情况,可以得出:南段地下河水中NO-3δ15N值较高,且变化显著,最高值37825‰出现在9月21日丁家龙洞取样点,其硝酸盐来源可能是粪便和污水;而北段地下河水中NO-3δ15N值都比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均未超过10‰,说明北段地下河水中硝酸盐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有机氮或农业氮肥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牧羊河水文响应研究
    王 杰 | 黄 英 | 段琪彩 | 刘新有
    2013, (06):  756. 
    摘要 ( 1353 )   PDF (1546KB) ( 2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影响水量平衡各要素的分配,进而导致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发生变化。选用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下段牧羊河小流域内及周边气象站气象资料,植被、土壤以及地形数据,构建了研究区SWAT水文模型,分析其在牧羊河适用性后,结合1986~2009年的土地利用以及设置的人类活动增强和生态环境改善的4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用率定好的SWAT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下牧羊河水文响应。结果表明:径流依次按1986、2000、2009、1995年土地利用方式减小,而蒸散依次按2009、1986、2000、1995年土地利用方式减小,土地利用对径流和蒸散的影响在汛期大于非汛期,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径流将减小;将现有耕地变为林地或变为草地都有助于减少径流,从流域水源水量涵养角度出发,构建适宜的生态系统将有助于减少径流和蒸散,而增加入渗。这一结果为牧羊河水源涵养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江苏镇江地区聚落体系的空间集聚性多级分形特征
    吴江国| 张小林| 冀亚哲| 李红波
    2013, (06):  763. 
    摘要 ( 1386 )   PDF (3151KB) ( 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定量研究市域尺度上的聚落体系的分形特征,以ArcGIS9.3软件为平台,选取江苏镇江地区团聚状聚落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豪斯道夫维数分析了聚落体系规模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计算关联维数和集聚维数,从聚落要素的空间相关性和聚落随机集聚的向心性两方面,分析了聚落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对聚落体系的空间集聚性的多级分形特征作了重点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地区团聚状聚落体系在规模分布和空间结构上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表现出自相似结构;镇江地区团聚状聚落体系的空间集聚性存在多级分形的特征,中心村的空间集聚能力强于城市和镇;地形和聚落体系的发育程度是影响聚落体系的空间集聚性主要原因。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分形思想进行聚落体系规划,有效地利用地理空间资源

    近自然绿道建设在我国公路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弓 成 | 李春义 | 赵廷宁 | 曹世雄
    2013, (06):  773. 
    摘要 ( 1324 )   PDF (862KB) ( 2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道路是景观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高密度的公路系统通过改变自然景观特征、干扰生态系统物质与信息交流、诱发水土流失、破坏动植物栖息环境、加快生物入侵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为了提高公路交通建设的科学技术水平,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公路交通发展模式,通过湖北神宜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的科学总结与理论提升,提出了“近自然绿道”的技术与工程措施。研究表明:围绕“路景相融、自然神宜”的建设目标,坚持“亲近自然、文化传承、科学创新、和谐发展”的公路建设新理念,实践“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与教育示范”“近自然绿道”的和谐道路建设目标,可以较好地实现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的目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降雨过程中红壤团聚体粒径变化对溅蚀的影响
    马仁明|王军光|李朝霞|蔡崇法|王 硕
    2013, (06):  779. 
    摘要 ( 1500 )   PDF (976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揭示团聚体粒径动态变化对溅蚀的影响,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第四纪粘土、泥质页岩发育红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酒精预湿润后的2~5 mm团聚体在降雨过程中粒径动态变化及溅蚀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60 mm/h雨强下,团聚体受雨滴机械打击破碎主要发生在降雨的最初阶段,团聚体>0.25 mm百分含量(P>0.25)及平均重量直径(M)均随降雨时间(T)增加呈幂函数减小,溅蚀率(Dr)随降雨时间(T)增加呈幂函数增加,而溅蚀率(Dr)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减小呈幂函数增大。为揭示不同土样在降雨溅蚀过程中溅蚀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团聚体稳定性特征参数—机械破碎指数(R)及降雨时间(T),建立了不同团聚体稳定性土样溅蚀率随降雨时间变化的经验方程,且方程可决系数较高(R2=0.82),揭示出团聚体稳定性越好,其破碎过程越缓慢,溅蚀率越小。研究结果为红壤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及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区域可持续发展
    基于FY2C卫星数据的藏北高原降水估算研究
    夏 双|阮仁宗|周 义|王玉强
    2013, (06):  786. 
    摘要 ( 1413 )   PDF (2005KB) ( 2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如何确切的掌握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区域气候、水文和生态应用等至关重要。以藏北高原典型区为研究区,在大量地面实况降水观测数据与对长时间序列FY2C 影像光谱特征和云图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获取卫星降水模拟参数特征集以刻画云降水的发生与发展过程,选用最值归一化方法对不同量纲云图特征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构建基于三层前向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卫星降水估算模型,用于该地域降水估算,并采用多指标体系分析模型的降水模拟精度。结果表明:静止气象卫星红外波段能较精确地揭示云的降水机理,较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图像可以监测云图的变化细节,并获取能够反映云图降水特征的降水模拟参数;人工神经网络能较好地刻画该地域卫星降水特征的非线性规律;三层前向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卫星降水估算模型的估算结果与雨量计实测值间的相关性可以达到0.57。模型估算结果系统性的低估偏小,预示着对该地域弱降水强度将有较好的指示性

    自然观光地旅游者的风险感知变化及差异分析——以九寨沟自然风景区为例
    朱建华|张 捷|刘法建|张宏磊|卢韶婧|孙景荣
    2013, (06):  793. 
    摘要 ( 1573 )   PDF (889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旅游风险感知就是旅游者在其旅游行为前及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负面结果的感知,风险感知目前已成为旅游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旅游者风险感知量表,以九寨沟为案例地进行实证研究得出:(1)旅游者感知风险主要分为3个维度:功能障碍型、危机事件型及文化冲突型;(2)旅游者的总体风险感知较小,其中功能障碍型风险较大,其次为危机事件和文化冲突,并且地震等危机事件并未成为旅游者担心的主要风险;(3)不同旅游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花费冤枉钱”、“迷路或与同伴走失”、“语言障碍”等方面,性别、地域、是否经历过灾害、是否买保险、是否带药品等因素对各类风险感知差异没有显著影响。旅游者风险感知研究为完善旅游安全理论提供了参考,并且对旅游地的风险管理提供了依据,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自然灾害
    江浙沪地区历史重大洪涝灾害情景下的人口和GDP物理暴露量分析
    黄红铸 |崔玉娟 |叶 瑜 |方修琦
    2013, (06):  801. 
    摘要 ( 1344 )   PDF (1747KB) ( 2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江浙沪地区1644~1949年洪涝灾害数据库,基于年受灾县次,对该地区历史重大洪涝灾害年进行了辨识,并以历史重大洪涝灾害为情景,对其重现于2010年的人口和GDP物理暴露量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按受灾县次划分,1644~1949年江浙沪地区重大洪涝灾害频率在50~100年一遇的为1670年、1683年、1804年;100~300年一遇的为1823年、1849年;300年一遇的为1931年;(2)重大洪涝灾害暴露区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地区;(3)6次重大洪涝灾害情景下,人口物理暴露量基本超过2010年该区人口总量的40%,而GDP物理暴露量则几乎超过了其总量的50%;(4)江苏受灾最为明显,上海受灾幅度波动最大,尤其是在100年一遇洪涝灾害前后受灾影响差距很大,浙江受灾影响相对稳定;(5)该区人口、GDP物理暴露量并不一定与受灾县次呈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可能与其人口、经济分布格局等因素有关

    ENSO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季节影响
    王 苗 |郭品文 |邬 昀
    2013, (06):  808. 
    摘要 ( 1352 )   PDF (3760KB) ( 35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百分位法定义极端降水阈值,对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在不同季节对ENSO的响应特征加以研究,并以湿位涡作为切入点从大气性质角度出发分析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暖、冷年当年夏季极端降水对比显著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东部,分别表现为负距平区和正距平区;在暖年次年夏季和春季分布形有相似之处,北方多极端降水,南方分布形势较为复杂,江南地区也有极端降水大值区;次年秋季,与春夏季相比,极端降水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到了次年冬季,整个东部地区以极端降水负距平为主,冷年次年四季极端降水基本呈相反的分布形势;对应的湿位涡场能很好的反映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的大气稳定性,而在低纬度地区还不能作为很好预测极端降水分布情况的依据

    基于MODIS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旱动态监测及对植被胁迫作用的研究
    郭 兵 |陶和平 |姜 琳 |孔 博 |刘斌涛 |史 展 |宋春风
    2013, (06):  817. 
    摘要 ( 1562 )   PDF (2877KB) ( 3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MODIS数据利用垂直干旱指数模型和重心模型分析了2011年4月~2012年4月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干旱动态变化,并就干旱对植被的胁迫作用做了进一步探讨。研究发现:(1)干旱强度减弱区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中部,而干旱强度增强区则主要集中于该流域的上游及下游地区;(2)2012年4月份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总体干旱强度相比2011年4月有所加重,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区均有所增长,而湿润区则有一定减小。干旱强度加重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拉萨河流域及>3 000~4 000 m、>4 000~5 000 m高度带;(3)雅鲁藏布江流域的NDVI与PDI的重心迁移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说明其干旱动态变化对植被具有较明显的胁迫作用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