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11): 1813-1818.doi: 10.11870/cjlyzyyhj201511002
龚媛1,2, 李飞雪1,2, 洪武扬3, 王丽妍1,2, 黄秋昊1,2, 李满春1,2, 姜朋辉1,2
GONG Yuan1,2, LI Fei-xue1,2, HONG Wu-yang3, WANG Li-yan1,2, HUANG Qiu-hao1,2, LI Man-chun1,2, JIANG Peng-hui1,2
摘要: 在建设用地受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分区约束的背景下,参照“三界四区”的划定位置,从规模布局、结构变化和扩展方向等多方面出发,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空间管制约束前后常州市建设用地的动态变化,此举有利于提高城市发展的规划管理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空间管制对建设用地的约束作用受时间和地域影响;(2)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的划定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建设用地类型产生的影响各异;(3)受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常州市建设用地扩展方向由前期的东北-西南转变为后期的正北方向,有效缓解了“摊大饼”式盲目开发的趋势。
中图分类号:
[1] 罗 媞,刘耀林,孔雪松.武汉市城乡建设用地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基于城乡统筹视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4):461-467. [2] 高永年,高俊峰,韩文权.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湖州市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12):1446-1453. [3] 章 茹,蒋元勇,万金保,等.城镇化过程对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3):400-406. [4] 夏 健,刘端阳,周 彬,等.无锡城市化对气象要素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Z1):132-142. [5] 郑文含.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区域空间管制——以泰兴市为例[J].规划师,2005,21(3):72-77. [6] 尹向东,潘韫静.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协调的基础空间平台[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编.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0:1-7. [7] 孙斌栋,王 颖,郑 正.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区划与管制[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32-36. [8] 郝晋伟,李建伟,刘科伟.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体系建构研究[J].城市规划,2013,37(4):62-67. [9] 韩 青,顾朝林,袁晓辉.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J].城市规划,2011,35(10):44-50. [10] 彭小雷,苏洁琼,焦怡雪,等.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的划定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2009,33(2):56-61. [11] 陈 然,姚小军,闫 超,等.基于GIS和组合赋权法的农村生态功能适宜性评价及管制分区——以义乌市岩南村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6):720-725. [12] 徐 理,周 勇,许倍慎.基于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的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222-226. [13] 王 琳,朱天明,杨桂山,等.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县域建设功能空间分区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7):725-731. [14] 曹卫东,曹玉红.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滨湖区空间管制分区研究——以巢湖东段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4):426-432. [15] 刘桂林,张落成,张 倩.苏南地区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及景观格局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0):1375-1382. [16] 嵇 涛,杨 华,何太蓉.重庆主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1):60-66. [17] 田春华.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06-04(01). [18] TD/T 1023-2010,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19] 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EB/OL].[2012-08-14].http://gtj.changzhou.gov.cn/html/gtj/2012/KCHHOIIO_0814/11430.html. [20] 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下发《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EB/OL].[2014-10-31].http://www.jiangsu.gov.cn/jsgov/sx/shengxs/changzhous/201411/t20141118_460233.html. [21] 沈 非,袁 甲,黄薇薇,等.基于地学信息图谱的合肥市城市扩展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2):202-211. |
[1] | 张雪茹, 姚亦锋, 孔少君, 严菊颖. 南京市2000~2014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52-562. |
[2] | 张范平, 方少文, 周祖昊, 温天福, 张梅红. 鄱阳湖水位多时间尺度动态变化特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126-133. |
[3] | 徐小任, 徐勇. 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789-1796. |
[4] | 刘海, 殷杰, 陈晶, 陈晓玲. 基于遥感影像的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动态变化与原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759-1766. |
[5] | 臧玉珠, 林晨, 金志丰, 方飞, 周生路. 土地利用变化下沿海地区吸附态磷负荷动态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93-1102. |
[6] | 陆张维, 徐丽华, 吴亚琪.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以杭州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904-912. |
[7] | 戴昭鑫, 张云芝, 胡云锋, 董昱. 基于地面监测数据的2013~2015年长三角地区PM2.5时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813-821. |
[8] | 张雪茹, 尹志强, 姚亦锋, 胡美娟, 洪永胜. 安徽省城市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544-551. |
[9] | 胡雪萍, 李丹青. 城镇化进程中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00-306. |
[10] | 刘耀林, 范建彬, 孔雪松, 张梦珂, 刘艳芳. 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113-119. |
[11] | 许联芳, 张海波, 张明阳, 王克林. 南方丘陵山地带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经济价值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99-1605. |
[12] | 赵丽红, 陈文波, 邵虹. 南昌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征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286-1292. |
[13] | 陈会广, 夏红, 肖毅, 李炜玮. 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31-1336. |
[14] | 余瑞林, 周葆华, 刘承良. 安庆沿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6): 522-. |
[15] | 王伟霞, 张磊, 董雅文, 黄文钰. 基于沿江开发建设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九江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2): 1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