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9, Vol. 28 >> Issue (07): 1747-1756.doi: 10.11870/cjlyzyyhj201907024
• 农业发展 • 上一篇
唐林1,2 ,罗小锋1,2*,黄炎忠1,2,余威震1,2,张俊飚1,2
TANG Lin1,2,LUO Xiao-feng1,2,HUANG Yan-zhong1,2,YU Wei-zhen1,2,ZHANG Jun-biao1,2
摘要: 基于湖北省的调研数据,分析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行为及行为效果,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加以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是否为村干部、家庭总人口、家庭年收入、家庭耕地面积、行为认知、环境状况评价、气候变化感知以及政府激励是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关键因素。受教育年限、环境容忍度、行为认知、环境状况评价以及气候变化感知则对农户环境治理参与行为效果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动机出发,并借助Oaxaca-Blinder反事实分解方法,探讨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行为的效果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显示,禀赋差异和禀赋回报率差异均致使主动参与者的行为效果均值(3.729)显著高于被动参与者的行为效果均值(3.027)。其中,受教育年限、行为认知和气候变化感知的差异是主动参与者和被动参与者行为效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