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Vol. 14 >> Issue (3): 316-321.

• 农业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沿江地区土壤肥力空间分布及其区域对比研究

沈德福(1,2,3),史学正(1),吕成文(3),于东升(1)   

  • 收稿日期:2004-04-05 修回日期:2004-09-02 出版日期:2005-05-20
  • 通讯作者: 沈德福

REGIONAL DIVERSITIES OF SOIL FERTILIT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SHEN De-fu(1,2,3), SHI Xue-zheng(1), LU Cheng-wen(3), YU Dong-sheng(1)   

  • Received:2004-04-05 Revised:2004-09-02 Online:2005-05-20
  • Contact: SHEN De-fu

摘要: 长江流域尤其下游地区是土地利用的典型地区。区域分异研究是用来阐明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重要研究方法,是区域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依据1:20万土壤数据库,采用反映土壤肥力的综合性指标,计算并输出江苏省沿江土壤肥力等级图,据此分析了土壤肥力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了区域对比研究,可以为长江下游、特别是江苏省进行区域规划及其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也表明GIS技术和地统计学在这一领域的综合应用具有先进性,可提高区域分异工作效果。

关键词: 区域分异, 土壤养分, 江苏省, 土壤数据库

Abstract: The Yangtze Valley, especially its lower reach, is the typical area of soil utilization. The study on regional d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illustrat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law and important basic work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By proposing a comprehensive index reflecting the condition of soil fertility the grade map of soil fertility with soil database in Jiangsu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ap,the regional characters and differences in soil fertility are analyzed. This result offers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 of district programming in Jiangsu.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Geostatistics combined with GIS in the field is of advanced and efficient in the regional diversity study.

Key words: regional diversities, soil fertility, Jiangsu Province, soil database

[1] 顾铮鸣, 金晓斌, 沈春竹, 金志丰, 周寅康. 近15a江苏省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53-2462.
[2] 赵 毅, 徐绪堪, 李晓娟. 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63-2471.
[3]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江苏省人口城乡结构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25-38.
[4] 管卫华, 彭鑫, 张惠, 魏也华. 不同空间尺度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03-2011.
[5] 王钊, 杨山, 刘帅宾. 基于DMSP/OLS数据的江苏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21-2029.
[6] 陈会广, 夏红, 肖毅, 李炜玮. 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31-1336.
[7] 吕立刚, 周生路, 周兵兵, 陈龙, 苏全龙, 王静. 1985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86-1093.
[8] 黄杰, 闫庆武, 刘永伟. 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35-741.
[9] 赵小风, 黄贤金, 张兴榆, 陆汝成, 李 衡. 区域经济重心及COD、SO2、TSP排放重心演变路径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3): 225-230.
[10] 韩书成, 濮励杰. 基于供给约束与需求的土地开发适宜性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3): 262-.
[11] 李海东, 张波, 沈渭寿, 张金池, 张晓勉, 林 杰. 苏南山丘区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分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9): 831-.
[12]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江苏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2): 139-.
[13] 吴小庆, 王远, 刘宁, 陆根法.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生态效率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0): 890-.
[14] 韩书成,濮励杰,. 江苏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6): 853-853.
[15] 史利江,郑丽波,柳云龙, 俞立中,贾正长. 长三角地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养分综合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6): 839-83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解晓南,许朋柱,秦伯强. 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若干问题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1): 125 -131 .
[2] 原 峰,姜 彤. 荆江分洪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649 -654 .
[3] 向悟生, 李先琨, 何成新, 吕仕洪, 陆树华. 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评价——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826 .
[4] 向 波,纪昌明,蓝霄峰,罗庆松. 地下水非稳定流问题的有限分析五点格式[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21 .
[5] 梅 艳, 刘友兆, 梁流涛. 基于相对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41 .
[6] 张 燕, 张 洪, 彭补拙. 土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29 .
[7]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79 .
[8] 杨 选. 国内外典型水治理模式及对武汉水治理的借鉴[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5): 584 .
[9] 吴 威,曹有挥,曹卫东,徐 建,王 玥,. 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为实证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26 .
[10] 李立银,倪朝辉,李云峰,吴恢碧,彭桂元. 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渔业生产优化模式探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3): 366 -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