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Vol. 14 >> Issue (3): 298-302.

• 自然资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万荣荣(1,2), 杨桂山(1)   

  • 收稿日期:2004-06-07 修回日期:2004-11-17 出版日期:2005-05-20
  • 通讯作者: 万荣荣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AIHU BASIN

WAN Rong-rong(1,2) , YANG Gui-shan(1)   

  • Received:2004-06-07 Revised:2004-11-17 Online:2005-05-20
  • Contact: WAN Rong-rong

摘要: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分析了太湖流域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5年间太湖流域耕地、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呈增加趋势,其中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十分显著;主要转移方向包括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林地向草地转移、未利用地向林地转移、水田向水域转移等;各类土地利用变化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强烈变化尤为明显地表现在城市与交通线的周围;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结构的调整是近15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分异, 太湖流域

Abstract: The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from 1985 to 2000 in Taihu Basin are analyzed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data. It is illustrated that over the 15 years the area of arable land and badland decrease, and the builtup areas, woodland, grassland and water body increase. The changing trends are dominated by the decrease of arable land and the increase of builtup land. The main conversion types include arable land converting to builtup land, woodland converting to grassland, badland converting to woodland, and paddy land converting to water body. Each type of land use change has a dramatic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prominent changes of arable land and builtup land are distributed around cities and along the traffic lines. Population explosion,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re the main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 in Taihu Basin.

Key words: land use, land use change, spatial distribution, Taihu Basin

[1] 童小容, 杨庆媛, 毕国华, . 重庆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81-2495.
[2] 高洁芝, 郑华伟, 刘友兆.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诊断[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96-2504.
[3] 程建, 程久苗, 吴九兴, 徐玉婷. 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94-901.
[4] 沈胤胤, 胡雷地, 姜泉良, 江俊武, 吴亚林, 黄涛, 杨浩, 宋挺, 黄昌春. 基于SWAT模型的太湖西北部30a来氮磷的输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902-914.
[5] 闵敏, 林晨, 熊俊峰, 沈春竹, 金志丰, 马荣华, 许金朵.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时空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606-614.
[6] 谢雅婷, 周忠发, 闫利会, 牛颖超, 王历. 贵州省石漠化敏感区生态红线空间分异与管控措施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624-630.
[7] 虎陈霞, 郭旭东, 连纲, 张忠明. 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嘉兴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33-340.
[8]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基于云模型的太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45-453.
[9] 李沁, 沈明, 高永年, 张志飞.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扩张模拟——以南京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190-197.
[10] 赵志刚, 余德, 韩成云, 王凯荣. 2008~201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198-208.
[11] 田柳, 陈江龙, 高金龙. 城市空间结构紧凑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26-34.
[12] 戴刘冬, 周锐, 张凤娥, 王新军. 城市土地利用对居民通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68-77.
[13] 谢莹, 匡鸿海, 吴晶晶, 程玉丝. 基于CLUE-S模型的重庆市渝北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729-1737.
[14] 徐磊, 董捷, 张安录. 湖北省土地利用减碳增效系统仿真及结构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28-1536.
[15] 毕国华, 杨庆媛, 王兆林, 匡垚瑶, 慕卫东. 丘陵山区都市边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55-156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刘爱霞,刘正军,王 静. 基于PCA变换和神经元网络分类方法的中国森林制图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1): 19 -24 .
[2] 刘传江,朱劲松.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22 .
[3] 张 燕, 张 洪, 彭补拙. 土地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29 .
[4] 陈振杰, 李满春, 刘永学. 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180 .
[5]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79 .
[6] 吴 威,曹有挥,曹卫东,徐 建,王 玥,. 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为实证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26 .
[7] 贾泽露,. GIS与SDM集成构建土地定级专家信息系统的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23 .
[8] 李春华,李 宁,史培军. 基于SOM模型的中国耕地压力分类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3): 318 .
[9] 胡鹤鸣,陈永灿,李玲,曾成杰. 旋转水射流冲击压强的实验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1): 42 -47 .
[10] 谢 洪,钟敦伦,李 泳,韦方强. 长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的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1): 94 -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