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5): 728-734.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5003
龚胜生1,2, 陈丹阳1,2, 张涛1,2
GONG Sheng-sheng1,2, CHEN Dan-yang1,2, ZHANG Tao1,2
摘要: 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 采用空间分析技术, 对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的变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区域尺度上, 人口分布由东向西梯度递减, 且梯度差异不断扩大;地市尺度上, 武汉市始终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神农架、恩施、十堰、宜昌始终是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县级尺度上, 人口两极分化明显;省域尺度上, 人口密度高值区长期呈三足鼎立的态势, 人口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以东, 并不断向东迁移;(2)湖北省人口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然地理差异是奠定湖北人口分布格局的决定因子;社会经济发展对湖北人口分布在自然基础上进行再塑造;区域发展战略对湖北人口分布的变迁起着重要导向作用;开发历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分布的布局。
中图分类号:
[1] 张志斌, 潘晶, 李小虎, 等.近30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科学, 2013, 33(1):36-42. [2] 陈刚强, 李郇, 徐学强, 等.中国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特征与规律分析[J].地理学报, 2008, 63(10):1045-1053. [3] 郭斌, 文雯.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J].经济地理, 2013, 33(2):12-19. [4] 葛美玲, 封志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 2009, 64(2):202-209. [5] 李国平, 陈秀欣.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J].地理研究, 2009, 28(1):191-201. [6] 段学军, 张伟, 田方, 等.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口优化布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7):789-795. [7] 杨剑, 蒲英霞, 秦贤宏, 等.浙江省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时空演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3):95-99. [8] 曹晓晗.辽宁省人口密度分布模拟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33(2):144-148. [9] 满苏尔·沙比提, 热合曼·玉素甫.建国以来新疆人口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人文地理, 2007(6):114-119. [10] 马颖忆, 陆玉麒, 张莉, 等.江苏省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2):167-175. [11] 冯健, 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地理学报, 2003, 58(6):903-916. [12] 谢守红, 宁越敏.广州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演化模型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6, 25(5):518-522. [13] 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 2002, 21(5):635-645. [14] 吕晨, 樊杰, 孙威, 等.基于ESDA的中国人口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 2009, 29(11):1797-1801. [15] 董春, 刘纪平, 赵荣, 等.地理因子与空间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J].遥感信息, 2002(2):61-64. [16] 王静, 杨小唤, 石瑞香.山东省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的多尺度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2):176-182. [17] 朱瑜馨, 张锦宗, 聂芹, 等.山东省人口密度分布模式的GIS空间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 2011(4):147-150. [18] 毛夏, 徐蓉蓉, 李新硕, 等.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动态特征[J].地理学报, 2010, 65(4):443-452. [19] 宋传银.古代湖北人口发展的空间过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8, 2:93-107. [20] 梁勤欧, 祝国瑞.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分析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4):302-306. [21] 余瑞林, 刘承良, 杨振, 等.武汉城市圈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9):1087-1092. [22] 刘纪远, 岳天祥.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J].地理学报, 2003, 58(1):17-24. [23] 崔讲学, 姜海如, 胡才望, 等.湖北省气象志[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11:8-32. [24] 刘溶沧, 夏杰长.论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J].财贸经济, 1998(4):22-30. [25] 龚胜生, 周军, 张涛, 等.湖北省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与空间意象[J].地理学报, 2011, 66(8):1101-1110. [26] 宋传银.历史时期湖北人口与环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4(3):365-366. [27] 龚胜生.清代两湖农业地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
[1] | 王毅, 陆玉麒, 丁正山, 余茂军, 车冰清. 基于PDI指数的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成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63-1671. |
[2] | 敖荣军, 蒋亮, 张涛, 刘巧玉. 湖北省县域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72-1678. |
[3] | 江松颖, 刘颖, 万晶. 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演变研究——基于耕地因素分解的视角[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339-1346. |
[4] | 田玲玲, 罗静, 董莹, 刘和涛, 曾菊新. 湖北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316-325. |
[5] | 马才学, 赵利利, 柯新利. 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变格局[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71-78. |
[6] | 施媛媛, 李仁东, 徐兴建, 邱娟, 刘可群, 常变蓉, 易凤佳. 1980年来湖北省钉螺分布区域及其数量的消长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744-1750. |
[7] | 赵林, 于家烁, 薄岩, 杨娇, 李汉青. 基于SPEI的湖北省近52年干旱时空格局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230-1237. |
[8] | 田方, 段学军, 金志丰. 泰州市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5): 473-. |
[9] | 宋 敏,张安录. 湖北省农地资源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基于对农地社会与生态之功能和价值分类的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4): 314-. |
[10] | 段学军,陈 雯,许 刚,孙 伟,. 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5): 679-679. |
[11] | 陈正洪,史瑞琴,李 兰. 湖北省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特点及影响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639-639. |
[12] | 胡贤辉,张 霞,杨钢桥. 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43-43. |
[13] | 王书国,段学军,姚士谋. 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405-405. |
[14] | 孙芳蒂|庞小平,牛继强,.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土地持续利用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Sup1): 32-36. |
[15] | 隋晓丽, 李仁东 , 朱超洪. 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区域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1): 55-5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