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7): 1214-1220.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7019
王怀清, 殷剑敏, 孔萍, 占明锦
WANG Huai-qing, YIN Jian-min, KONG Ping, ZHAN Ming-jin
摘要: 为揭示鄱阳湖流域旱涝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变化,搜集整理了鄱阳湖流域地方志、奏折等古文献记载的旱涝记录,根据灾害现象、灾害后果、救灾情况等综合研判旱涝等级。对1160~1950s旱涝频次序列进行了变化周期分析。采用了R/S方法分析了年代际旱涝频次的Hurst指数,结合变化周期分析结果,对1950s以后鄱阳湖流域的旱涝频次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采用基于1951~2010年器测降水量的SPI指数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160~1940s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干旱、洪涝频次呈波动变化,周期性变化明显,干旱、洪涝的3~6个年代周期段在整个时段内均非常显著,通过了95%的信度检验;鄱阳湖流域及各子流域的年代际干旱频次的Hurst指数普遍在0.7~0.8之间,洪涝在0.8~0.9之间。预测1950s后鄱阳湖流域年代际旱涝频次整体变化将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经验证预测结果与实况较为吻合。
中图分类号:
[1] 竺可桢.中国历史时代的气候变迁[J].中国科学,1973,63(2):942-956. [2] 张丕远,葛全胜,张时煌,等.2000年来我国旱涝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J].第四纪研究,1997,17(1):12-20. [3] 张德二.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4]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J].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 [5] 谢义炳.清代水灾之周期研究[J].气象学报,1943,18(5):443-451. [6] 张汉松.明代水旱灾周期的初步探讨[J].气象学报,1944,. [7] 王绍武,赵宗慈.近500年我国旱涝史料的分析[J].地理学报,1979,34(4):229-340. [8] 张德二.历史文献记录用于古气候代用序列的校准试验[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1,6(1):70-72. [9] 刘自清,赵树森.江西省近500年旱涝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93-100. [10] 许海泉.近代江西自然灾害分析[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7(3):253-258. [11] 王怀清,赵冠男,彭 静,等.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7):615-619. [12] 葛全胜,郑景云,邹爱莲,等.清代奏折汇编—农业、环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3] 郑景云,张丕远,周玉孚. 利用早涝县次建立历史时期早涝指数序列的试验[J].地理研究,1993,12(3):1-9. [14] 景艳芳,梁 轶,张鹏飞.河南省洪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特征与R/S分析[J].灾害学,2007,22(4):34-37. [15] 张晓伟,沈 冰,孟彩侠.和田绿洲水文气象要素分形特征与R/S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08,29(1):12-15. [16] 别 强,何 磊,赵传燕.基于分形方法的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J].干旱气象,2012,30(1):21-26. [17] 李贤法,李巧媛,胡国贤.云南省近500年旱涝灾害时间序列的分形研究[J].灾害学,2010,25(2):77-80.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
[1] | 潘欣, 尹义星, 王小军. 1960~201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36-444. |
[2] | 郑太辉, 陈晓安, 杨洁. 近50 a江西省旱、涝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64-670. |
[3] | 唐宝琪, 延军平, 李双双, 刘永林. 近55年来华东地区旱涝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97-505. |
[4] | 闪丽洁, 张利平, 陈心池, 杨卫. 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100-2107. |
[5] | 邹辉, 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72-1682. |
[6] | 吉中会, 单海燕.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的阈值诊断及危险性评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793-1798. |
[7] | 陈燕飞, 张翔. 汉江中下游干流水质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163-1167. |
[8] | 彭乃珠, 钟永恒. 基于Web of Science的1900~2012年长江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200-1206. |
[9] | 马宗伟, 许有鹏, 钟善锦. 水系分形特征对流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赣江中上游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2): 163-. |
[10] | 费 杰,|张志辉. 公元1600年秘鲁Huaynaputina火山喷发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异常[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645-645. |
[11] | 冯新灵,罗隆诚,邱丽丽,. 成都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的R/S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83-83. |
[12] | 吴 威,曹有挥,曹卫东,徐 建,王 玥,. 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以安徽沿江地区为实证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726-726. |
[13] | 胡海胜,郑艳萍. 庐山研究的文献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Sup1): 66-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