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12): 2003-2011.doi: 10.11870/cjlyzyyhj201512002
管卫华1,2, 彭鑫1, 张惠1, 魏也华3
GUAN Wei-hua1,2, PENG Xin1, ZHANG Hui1, WEI Yehua-dennis3
摘要: 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县域和地级市空间尺度下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及其空间机制。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县域和地级市尺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在2008年前均呈扩大趋势,以后差距缩小,且县域尺度大于地级市尺度。在县域和地级市尺度上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且不断增强,在县域尺度空间集聚更强。在地级市水平上,苏北的低水平集聚是其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在县域尺度上则苏南的高水平集聚是江苏区域差异主要原因。针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重点关注县域尺度的区域差异,在地级市尺度上侧重提升落后地区发展水平,而在县域空间尺度上以促进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扩散为主。
中图分类号:
[1] 魏后凯,刘 楷.我国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分析与预测[J].中国工业经济,1994(4):28-36. [2] 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地理研究,2001,20(2):238-246. [3] 管卫华,林振山,顾朝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原因的多尺度分析[J].经济研究,2006(7):117-125. [4] 王智勇.基于地级市单元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对三种代表性地区差异假说的验证[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6):129-137. [5]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56(2):136-145. [6] 刘 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25(4):710-718. [7] TOBLER W R. Lattice tuning[J].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79, 11(1): 36-44. [8]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分异与趋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9] REY S J, JANIKAS M V. Regional convergence, inequality, and space[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5, 5(2): 155-176. [10] FAN C C, SUN M J.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 1978-2006[J]. Eurasian Geography and Economics, 2008, 49(1): 1-20. [11] WEI Y H D, YE X Y. Beyond convergence: Space, scal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2009, 100(1): 59-80. [12] WEI Y H D, YU D L, CHEN X J. Scale, agglomeration,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provincial China[J]. Tijdschrift Voor Economische En Sociale Geografie, 2011, 102(4): 406-425. [13] 叶信岳,李晶晶,程叶青.浙江省经济差异时空动态的多尺度与多机制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4,33(9):1177-1186. [14] LIAO F H F, WEI Y H D. Dynamics, spac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provinci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Guangdong Province[J]. Applied Geography, 2012, 35(1/2): 71-83. [15] 陈培阳,朱喜钢.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学报,2012,67(8):1085-1097. [16] OVERMAN H G. Can we learn anything from economic geography proper?[J].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2004, 4(5): 501-516. [17] 李广东,方创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102-1112. [18] WEI Y D. Spatiality of regional inequality[J]. Applied Geography, 2015(61): 1-10. [19] LIAO F H, WEI Y D. Space, scale, and regional inequality in provincial China: A spatial filtering approach[J]. Applied Geography, 2015(61): 94-104. [20] 曹建军,刘永娟,李金莲.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5):55-59. [21] 管卫华,赵 媛,林振山.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J].地理研究,2004,23(4):541-550. [22] 蒲英霞,葛 莹,马荣华,等.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24(6):965-974. [23] 欧向军,沈正平,朱传耿.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07,27(1):78-83. [24] 朱 杰,管卫华,蒋志欣,等.江苏省城市经济影响区格局变化[J].地理学报,2007,62(10):1023-1033. [25] 靳 诚,陆玉麒.基于县域单元的江苏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地理学报,2009,64(6):713-724. [26] 孙才志,刘玉玉,陈丽新,等.基于基尼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水足迹强度时空差异变化格局[J].生态学报,2010,30(5):1312-1321. [27] 管卫华,周 静,陆玉麒.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消费水平的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12,31(2):234-244. [28] 李 丽,管卫华.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格局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30(10):1605-1611. [29] 薛宝琪.中原经济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15-20. [30] 蔡芳芳,濮励杰,张 健,等.基于ESDA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模式解析[J].经济地理,2012,32(3):22-28. [31] 柯文前,陆玉麒.基于县域的福建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J].经济地理,2011,31(7):1081-1087. [32] 罗 庆,李小建,杨慧敏.中国县域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研究:1990年~2010年[J].经济经纬,2014,31(1):1-7. |
[1] | 顾铮鸣, 金晓斌, 沈春竹, 金志丰, 周寅康. 近15a江苏省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53-2462. |
[2] | 赵 毅, 徐绪堪, 李晓娟. 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63-2471. |
[3] | 崔王平, 李阳兵, 郭辉, 陈萌萌. 重庆市不同空间尺度建设用地演进特征与景观格局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35-46. |
[4] | 赵安, 张文馨, 柳庆, 马玉宽, 段后浪, 商伊迪. 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钉螺空间自相关的样点尺寸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09-1217. |
[5] | 刘俊, 李云云, 林楚, 王家庆, 乔治, 葛全胜.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09-1015. |
[6] |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江苏省人口城乡结构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25-38. |
[7] | 任平, 洪步庭, 周介铭.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格局与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1993-2002. |
[8] | 王钊, 杨山, 刘帅宾. 基于DMSP/OLS数据的江苏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21-2029. |
[9] | 陈肖飞, 姚士谋, 张落成. 199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21-1527. |
[10] | 吴松, 安裕伦, 马良瑞. 城市化背景下喀斯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91-1598. |
[11] | 陈会广, 夏红, 肖毅, 李炜玮. 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31-1336. |
[12] | 吕立刚, 周生路, 周兵兵, 陈龙, 苏全龙, 王静. 1985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86-1093. |
[13] | 刘乙淼, 陈艳梅, 胡引翠. 长江流域土壤保持能力时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71-977. |
[14] | 龚胜生, 陈丹阳, 张涛. 1982~2010年湖北省人口分布格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28-734. |
[15] | 黄杰, 闫庆武, 刘永伟. 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35-7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