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0, Vol. 19 >> Issue (06): 644-.

• 湖泊资源与环境保护 • 上一篇    下一篇

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湿地(文摘)

王儒述   

  1.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湖北 宜昌 443002)
  • 出版日期:2010-06-20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THE YANGTZE MIDDLE REACHES WETLAND (IN BRIEF)

WANG Rushu   

  1. (China Three Gorges Corporation| Yichang 443002| China)
  • Online:2010-06-20

摘要:

长江从宜昌至湖口为中游,全长900 km,其间有四湖地区、洞庭湖区和鄱阳湖区,为湿地集中地带。 
(1) 四湖地区〓位于荆江北岸,属江汉平原,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个大平原湖区,包括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总面积原有11000 km2,现有1793 km2,耕地面积约454万hm2,人口450万。荆江河水通过新滩口排水闸汇入长江,汛期关闸,靠电力抽排渍涝,枯季开闸自流排水。长江对地下水侧向补给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四湖地区是湖北的“水袋子”,历史上长江、汉江洪水多次在此决堤泛滥。四湖下游江湖相通,每到汛期,长江、汉江洪水倒灌,形成洪泛区。湖区围垦耕地约7万hm2,地势低洼,多为湖积淤泥,排水不畅,存在潜育型、沼泽型渍害。
(2) 洞庭湖区〓位于荆江南岸,总面积原有18730 km2,1950年时有4350 km2,由于不断围湖垦殖,现仅有2691 km2,耕地面积533万hm2,高程在43~26 m。湖区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历来为鱼米之乡。洞庭湖为过水性湖泊,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松滋、太平、藕池三口来水,由城陵矶注入长江。近百年来,由于长江泥沙沉积湖内,加之围湖垦殖,湖泊容积显著减少,洪涝灾害日趋严重。
(3) 鄱阳湖区〓位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900 km2,耕地面积约37万hm2,高程在16 m以上。接纳赣、抚、信、饶、修五河来水,经湖口注入长江。湖区16 m以下大多为湖草滩地,已垦耕地一般在湖水退落后种植,汛期湖水涨落频繁,汛后淤积,土质粘性较重,有机物含量高,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耕地土壤脱潜过程缓慢。
    人类历史活动,从原始游牧狩猎部落演进为农业定居聚落。江汉平原的湿地主体是“云梦泽”,洞庭湖平原的湿地主体是“江南之梦”,春秋战国时期均为楚国皇家猎区。两个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活着大象、犀牛、麋鹿、扬子鳄等。随着历史变迁,水陆交错型湿地逐渐转化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用地,最终成为人工湿地和水体湿地。13世纪后,人类开始围湖造田,与水争地。汉朝时代的大象、犀牛灭绝,宋代后成为老虎栖息地,湿地生态结构转为以湖泊湿地为主,成为水禽栖息地和越冬地,生活着天鹅、野鹤、鸳鸯、家雁等,17~18世纪时老虎绝迹,水禽亦成为濒危物种。由于围湖垦殖,人水争地,自然湿地中70%转化为耕地,多样性损失严重,洪涝灾害不断。1998年长江大洪灾后,中央提出 “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32字方针,其关键是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旨在恢复生态。 
  根据历史记载,堤垸始于春秋,南宋时形成围垦高潮,围湖造田普遍。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剧增,“以粮为纲” 驱动围垦新高潮,堤垸经济蓬勃发展,带来生态失衡,人水矛盾。必须协调耕地保护与湿地保护矛盾,推行科学耕种和农、牧、渔协调发展,确保湿地总量动态平衡。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及两湖地区,河网交错,湖泊密布,应多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争列《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逐步扩大湿地保护范围,滋润地球之“肾”;发展生态旅游,保护生态环境,重建湿地生物、景观和文化多样性,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三峡建库后,长江枯季1~5月份下泄流量有所增加,水位将略有抬高,但仍在建库前天然水位变幅范围内;10月份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减少,但三峡水库将实施人工实时调度,确保中下游生产、生活及航运用水需求。四湖地区潜育型、沼泽型渍害农田主要在总干渠两侧的湖盆地带,远离长江,地下水位不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排水状况也不会改变,三峡建库后不会加剧这些地区农田潜育化、沼泽化。10月后水库蓄水,长江水位降低,有利于四湖地区汛后排涝排渍,提前降低湖、田水位和农田地下水位。    三峡建库后,洞庭湖泥沙淤积将会减少,可延长湖泊寿命。长江枯季下泄流量有所增加,城陵矶水位略有升高,但湖区水位仍低于圩区地面3~4 m,不会影响湖区农田自排。每年10月水库蓄水,下泄流量减少,城陵矶附近江水位比建库前降低2 m,湖区水位可尽快退落,对洞庭湖汛后排涝排渍有利。三峡建坝后如遇长江干流发生特大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后,可减少鄱阳湖及中下游平原湖区分洪的负担和损失。遇鄱阳湖水系发生大洪水时,还可减少下泄流量,降低湖口水位,有利鄱阳湖水排入长江。每年10月三峡水库蓄水,鄱阳湖可提前退水,有利于湖区农田排涝排渍。1~4月下泄流量比建库前略有增加,湖口水位抬升不超过0.6 m,湖区农田地面仍高出长江水位3 m以上,既不会影响枯季排水,也不会加重湖区土壤的地下渍害。
    由于三峡建库后,水位随洪、枯季节调蓄变化,结合中下游平原湖区排灌抽提,湖水交换相对频繁,促使水生生物生长茂盛,为水体稀释自净,消纳降解污染提供有利条件。三峡工程建成后,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和有利影响将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水电、航运、农业、水产、湿地及自然资源的逐步开发,环境保护和湿地保护必将统筹安排、综合利用、协调发展。三峡工程将有力地保护湿地、保护环境。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万荣荣, 杨桂山.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3): 298 -302 .
[2] 龙开胜, 陈利根, 李明艳. 工业化、城市化对耕地数量变化影响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4): 579 .
[3] 李成范,刘岚, 周廷刚,张力, 吴忠芳. 基于定量遥感技术的重庆市热岛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 60 .
[4] 张文广,胡远满, 刘 淼,杨兆平,常 禹,李秀珍,杨 孟,问青春, .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价值损益估算——以岷江上游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821 .
[5] 李 彬,武 恒. 安徽省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12): 1115 .
[6] 方 芳, 翟端端, 郭劲松*, 李 哲, 周| 杨 艳.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3): 323 .
[7] 冯亚文, 任国玉, 张丽, 罗华超. 长江上游月降水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1): 40 .
[8] 赵登忠|林初学|谭德宝|陈永柏. 清江流域水布垭水库二氧化碳大气廓线空间分布及其水环境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12): 1495 .
[9] 龙海峰| 熊立华| 万 民.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清江流域的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01): 71 .
[10] 徐东坡|刘凯|张敏莹|段金荣|张敏|施炜纲. 长江常熟江段近岸小型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04): 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