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10): 1672-1682.doi: 10.11870/cjlyzyyhj201510008
• 《长江经济带建设高级研讨会》论文专栏 • 上一篇 下一篇
邹辉1,2, 段学军1,3
ZOU Hui1,2, DUAN Xue-jun1,3
摘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近年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逐步上升为新一轮的国家战略。而自长江经济带初步构想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我国学者对长江经济带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通过相关研究的文献分析,了解分析文献来源规律,梳理总结文献研究内容,有利于相关学术研究的推进。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文献来源进行分析,接着对长江经济带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辨析,再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交通建设、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协调与合作、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关系与生态环境等8个方面的对文献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与探讨,最后从加强交流合作、宏观微观结合、经典理论应用、关注交通研究、流域联动机制及视野动态开阔等方面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研究进行展望。
中图分类号:
[1] 许 洁.国外流域开发模式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模式)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2] 胡碧玉.流域经济论[D].重庆: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3] 覃成林.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4] CHRISTOPHER J.BARROW.River Basin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 Critical Review[J].World Development, 1998, 26(1):171-186. [5] MAUREEN C, MATTHEW J C, KATHRYN F, et al.The economy as a driver of change in the Great Lakes-St.Lawrence River basin[J].Journal of Hydrology, 2014 (519):2624-2631. [6] SMITH H M, BLACKSTOCK K L, WALL G, et al.River basi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planning,and opportunities for debate around limits to growth[J].Journal of Hydrology, 2014 (519):26241-2631. [7] 安祥生, 张复明.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J].地理科学进展, 2000, 19(1):50-56. [8] LUO X L, SHEN J F.A study on inter-city coop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J].Habitat International, 2009 (33):52-62. [9] TAO Y, ZHANG S L.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 2013 (58):927-935. [10] LI X W, YU X B, JIANG L G, et al.How important are the wetland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An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approach[J].Ecosystem Services, 2014 (10):54-60. [11]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 1987, 42(2):97-105. [12] 陆大道, 赵令勋, 荣朝和.重视长江产业带开发的规划研究[J].人民长江, 1992(11):4-8. [13] 陆大道.建设经济带是经济发展布局的最佳选择——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J].地理科学, 2014,34(7):769-772. [14] 王合生, 虞孝感.论长江沿江开发的原则与模式[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13(4):2-6. [15] 王合生, 崔树强.长江经济带跨世纪发展的定位与思路[J].经济地理, 1999, 19(4):47-51. [16] 佘之祥.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与地理学研究[J].地理学报, 1994, 49(S):729-736. [17] 杨桂山.长江沿岸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地理科学, 1998, 18(6):510-518. [18] 徐国弟, 王一鸣, 杨洁,等.加快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的战略构想[J].宏观经济管理, 1998(8):8-13. [19]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4):49-55. [20] 王小广.建设长江经济带急需解决的四个问题[J].改革, 2014(6):15-17. [21] 文余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现实价值[J].改革, 2014(6):26-28. [22] 虞孝感, 张维阳.沿江开发成就卓著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热烈祝贺"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创刊二十周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7):781-785. [23] 伍新木.应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10):1157-1158. [24] 陈建军.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图[J].人民论坛, 2014(15):30-32. [25] 虞孝感, 王合生, 朱英明.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态势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8, 19(5):299-332. [26] 曾本祥.长江产业带农业发展的目标及重点[J].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6, 17(1):5-8. [27] 朱英明, 姚士谋.长江经济带农业发展的特征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14(3):32-36. [28] 刘新平, 杨林章.21世纪前期长江流域粮食产业发展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1):92-96. [29] 朱英明, 姚士谋, 李昌峰.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若干问题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15(2):7-15. [30] 陈 雯, 周诚军, 汪劲松,等.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下的中游地区产业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2):101-106. [31] 施禹之.纺织工业和长江经济带建设[J].中国纺织, 1996(1):16-18. [32] 李同明.长江经济带的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问题, 1999(7):15-18. [33] 吴传清, 董 旭.长江经济带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64(4):31-36. [34] 周 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01. [35] 程 艳.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联动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3. [36] 田继忠.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7] 黄庆华, 周志波, 刘 晗.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4(6):92-101. [38] 芮俊涛.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重庆: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39] 李桢业, 金银花.长江经济带外向型产业城市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6(3):117-122. [40] 杨德新.论技术转移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5(4):49-54. [41] 徐长乐.建设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分工与合作[J].改革, 2014(6):29-31. [42] 沈玉芳, 马淑燕.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及其产业布局拓展的方向研究[J].经济地理, 1999, 19(3):41-46. [43] 花 蕾.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布局一体化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44] 王合生, 虞孝感.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若干问题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8, 14(2):1-5. [45] 刘 毅.长江产业带能源资源合理开发与能源供需解决途径[J].地理研究, 1996, 15(2):12-20. [46] 邓 玲.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与上游地区资源开发[J].社会科学研究, 1998(3):21-26. [47] 虞孝感.长江产业带的建设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48] 周业付.长江航道建设投资对流域经济拉动作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49] 曹江洪.论长江航运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50] 冯湛青.长江经济带对上海集装箱枢纽港形成的促进作用[J].特区经济, 2006(2):313-314. [51] 马建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水利支撑与保障[J].人民长江, 2014, 45(5):1-6. [52] 马淑燕, 徐长乐.长江经济带跨世纪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发展战略[J].水运管理, 1999(3):18-22. [53] 陈荫三, 王怡民, 吴群琪.长江经济带综合运输大通道开发的必要性[J].中国公路学报, 1999, 12(1):118-121. [54] 彭智敏.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架构[J].改革, 2014(6):34-36. [55] 赵 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56] 赵 琳, 徐廷廷, 徐长乐.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7):846-851. [57]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58] 刘 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2):131-135. [59] 邱 婧, 涂建军, 王素芳,等.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机制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0(1):1-3. [60] 吴传清, 董 旭.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分析[J].学习与实践, 2014(4):13-20. [61] 于 露, 段学军.长江沿江地区发展态势评估与分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7):848-855. [62] 段学军, 王合生.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 1999, 19(5):10-17. [63] 王合生, 段学军.长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9, 15(2):36-40. [64] 张雯婷.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65] 肖红叶, 王 健.长江三角洲——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研究——基于IMD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经验分析[J].统计研究, 2006(7):3-10. [66] 邓宏兵.长江流域空间经济系统的特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9(3):277-282. [67] 陈修颖, 陆 林.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形成基础及优化研究[J].经济地理, 2004, 24(3):376-379. [68] 王合生, 李昌峰.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0, 9(3):269-276. [69] 于涛方, 甄 峰, 吴 泓.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J].城市规划学刊, 2007(3):41-48. [70] 陈修颖.长江经济带空间结构演化及重组[J].地理学报, 2007, 62(12):1265-1276. [71] 段学军, 张 予, 于 露.长江沿江国家战略发展区功能识别与培育[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7):783-789. [72] 孔伟明, 常 梅.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共建长江经济带升级版[J].宏观经济管理, 2013(8):51-53. [73] 彭劲松.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J].改革, 2014(6):36-38. [74] 顾金妍.中央与地方政府及地方政府间对长江流域合作治理的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75] 段进军.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1):27-31. [76] 秦 月, 秦可德, 徐长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 22(11):1406-1412. [77] 叶依广, 史 嵘, 孙 林.加强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思考[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12(1):41-46. [78] 李 靖, 谷人旭.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19(1):74-77. [79] 杨荫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庆定位与策略[J].改革, 2014(6):17-20. [80] 童应学, 田远芬.试析荆州在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中的战略规划[J].湖北社会科学, 2010(3):69-71. [81] 李廷勇, 王建力, 王 丽,等.成都市在长江产业带及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探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7(1):97-103. [82] 赵 霞.湖北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09(11):56-58. [83] 张悟益.长江经济带湖北区段经济发展探讨[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9(5):114-116. [84] 周 飞.湖北长江经济带小城市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85] 程玉春.论四川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J].软科学, 1999(3):49-52. [86] 魏后凯.建设长江经济带及重庆应对策略[J].改革, 2014(6):13-15. [87] 曹 啸.长江上游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D].成都: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1. [88] 兰德华.泸州-宜宾——乐山沿江经济带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89] 马 勇, 黄 猛.长江经济带开发对中部崛起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地理, 2005, 25(3):298-231. [90] 高万权.发挥宜宾对长江经济带的支持作用[J].经济地理, 1994(2):38-39. [91] 许 刚, 佘之祥.浦东开发开放与长江经济带的跨世纪发展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6, 15(4):49-55. [92] 龚勤林, 孟庆红.四川推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理论与改革, 1999(2):95-97. [93] 傅秀堂, 何治华, 张光富,等.三峡水库移民与长江经济带的发展[J].人民长江, 1995, 26(11):15-19. [94] 胡 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 [95] 向云波, 彭秀芬, 徐长乐.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经济联系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6):508-514. [96] 于忠华, 黄文钰, 舒金华.沿江大开发背景下长江江苏段水环境污染负荷趋势[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3). [97] 孙洪波, 杨桂山, 苏伟忠,等.沿江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以长江三角洲南京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 2010, 30(20):5616-5625. [98] 杨 洁, 毕 军, 周鲸波,等.长江(江苏段)沿江开发环境风险监控预警系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6):745-750. [99] 段学军, 陈 雯, 朱红云,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南通市域长江岸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15(5)::621-626. [100] 方子云.保护水环境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J].人民长江, 1998, 29(1):38-40. [101] 袁永友, 尹晓波.论环保革命对长江经济带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 1998(3):64-67. [102] 王树华.长江经济带跨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J].改革, 2014(6):32-34. [103] 陈 薇.为什么要研究长江中下游沿江景观[J].建筑学报, 1996(2):42-44. |
[1] | 刘云强, 权 泉, 朱佳玲, 王 芳. 绿色技术创新、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395-2406. |
[2] | 王丰龙, 曾刚, 叶琴, 陈弘挺. 基于创新合作联系的城市网络格局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797-805. |
[3] |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城市-社会-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49-656. |
[4] | 武晓静, 杜德斌, 肖刚, 管明明.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490-499. |
[5] | 成定平, 淦苏美. 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25-332. |
[6] | 徐小任, 徐勇. 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789-1796. |
[7] | 李嬛, 宁越敏, 魏也华, 陈斐然. 长江经济带沿江城市群空间分布格局与联动机理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797-1806. |
[8] | 郭庆宾, 刘琪, 张冰倩. 环境规制是否抑制了国际R&D溢出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07-1814. |
[9] | 刘传江, 赵晓梦.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时空演化及提升潜力[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35-1644. |
[10] | 刘玮辰, 陆玉麒, 文玉钊. 长江经济带城市对外服务能力时空演变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475-1483. |
[11] | 傅钰, 钟业喜, 冯兴华. 长江经济带陆路交通可达性格局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484-1491. |
[12] |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37-1544. |
[13] | 宓泽锋, 曾刚, 尚勇敏, 陈弘挺, 朱菲菲, 陈斐然. 长江经济带市域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发展潜力初探[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438-1447. |
[14] | 丁军, 黄茹, 吕拉昌. 基于专利授权数的长江经济带创新差异的多尺度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868-876. |
[15] |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胡燕燕.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同演化时空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5): 715-7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