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25, Vol. 34 >> Issue (10): 2327-.doi: 10.11870/cjlyzyyhj202510015
刘力1,张雅1,李歆2,邹妍慜2,罗华1,匡华1,刘威杰2, 3,易红新4,毛峻峰5,陶乐5,邢新丽2, 3*
LIU Li1, ZHANG Ya1, LI Xin2, ZOU Yan-min2, LUO Hua1, KUANG Hua1, LIU Wei-jie2, 3, YI Hong-xin4, MAO Jun-feng5, TAO Le5, XING Xin-li2, 3
摘要: 以长江中游天鹅洲故道为研究对象,探讨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及来源。通过210 Pbex定年技术构建沉积年代模型,结合粒度分析、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和碳氮比(C/N),系统研究了沉积速率(SAR)、有机碳累积速率(OCAR)及有机碳来源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天鹅洲沉积柱的SAR范围为0.60~0.78 cm·a-1,OCAR平均为92.2 g·m-2·a-1,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因洪水事件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出现显著波动,而90年代后趋于稳定。δ13C和C/N分析表明,沉积有机碳主要来源于外源输入(占比58.76%),其中以C3植物为主,内源贡献较小。OCAR与外源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外源输入是有机碳埋藏的关键驱动因素。研究揭示了天鹅洲故道沉积环境对有机碳埋藏的调控作用,为区域湿地的碳循环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1] | 王凯, 刘美伦, 甘畅. 城乡融合对碳排放绩效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5, 34(6): 1278-. |
| [2] | 朱思吉, 吴映梅, 孙俊, 柯月嫦, 陆清平, 刘佳灵. 2000—2020年西南山区乡村生计韧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25, 34(6): 1371-. |
| [3] | 王宇环, 靳 诚, 安鸿波, 刘 月. 基于低碳出行方式的南京市本地居民景点可达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43-2452. |
| [4] | 赵 毅, 徐绪堪, 李晓娟. 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63-2471. |
| [5] | 童小容, 杨庆媛, 毕国华, . 重庆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81-2495. |
| [6] | 高洁芝, 郑华伟, 刘友兆.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诊断[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96-2504. |
| [7] | 孔锋, 杨萍, 王品, 吕丽莉, 孙劭. 中国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518-2528. |
| [8] | 任娟, 王建力, 杨平恒, 詹兆君, . 亚高山旅游景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548-2557. |
| [9] | 刘冀, 孙周亮, 张特, 程雄, 董晓华, 谈新. 基于不同卫星降雨产品的澴水花园流域径流模拟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558-2567. |
| [10] | 周惠, 赵微, 汪飞腾. 农地整理后期管护制度绩效研究:影响路径及中介效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629-263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