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Vol. 14 >> Issue (3): 310-315.

• 自然资源 • 上一篇    下一篇

近15年来长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潘竟虎   

  • 收稿日期:2004-04-19 修回日期:2004-06-16 出版日期:2005-05-20
  • 通讯作者: 潘竟虎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PAST 15 YEARS

PAN Jing-hu   

  • Received:2004-04-19 Revised:2004-06-16 Online:2005-05-20
  • Contact: PAN Jing-hu

摘要: 长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和生态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基于1986年TM和2000年ETM+卫星遥感数据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GIS软件和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对长江源区近15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0年,源区林地和湿地面积减少54.2 %和42.69 %,建设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分别增加120 %、43.83 %和21.1 %。全区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总变化的面积大小依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湿地>水域>林地>耕地>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湿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15年里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分维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优势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长江源区脆弱的生态体系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强烈,造成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程度加剧,导致大范围高寒草甸、草原植被退化,湿地萎缩。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长江源区, 景观格局, 生态环境, 效应

Abstract: Based on 1986 TM and 2000 ETM data,the land use and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studied with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the analytic 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spatial patterns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aspects in this paper.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drawn as follows:from 1985 to 2000,woodland area reduced by 54.2%,wetland area by 42.69%,while the construction land,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unused land area increased by 120%,43.83% and 21.1% respectively. The area order of individual land use changes was grassland>unused land>wetland>water body> forestland> cultivated land> construction land. As a whole, the swap change was greater than its quantity. The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pattern shows that the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degree,the fractal degree and the diversity index increased,implying the enhancement of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The eco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is very vulnerable to the land use change,resulting in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loss of water and soil. These changes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of highcold meadow vegetation and wetland. Abnormal climate and irrational human activities were the major reason of these changes.

Key words: land use, source reg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landscape pattern, eco-environment, impact

[1] 童小容, 杨庆媛, 毕国华, . 重庆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81-2495.
[2] 高洁芝, 郑华伟, 刘友兆.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诊断[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96-2504.
[3] 程建, 程久苗, 吴九兴, 徐玉婷. 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94-901.
[4] 沈胤胤, 胡雷地, 姜泉良, 江俊武, 吴亚林, 黄涛, 杨浩, 宋挺, 黄昌春. 基于SWAT模型的太湖西北部30a来氮磷的输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902-914.
[5]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城市-社会-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49-656.
[6] 闵敏, 林晨, 熊俊峰, 沈春竹, 金志丰, 马荣华, 许金朵.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时空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606-614.
[7] 虎陈霞, 郭旭东, 连纲, 张忠明. 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嘉兴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333-340.
[8] 李沁, 沈明, 高永年, 张志飞.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和元胞自动机的城市扩张模拟——以南京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190-197.
[9] 赵志刚, 余德, 韩成云, 王凯荣. 2008~201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198-208.
[10] 田柳, 陈江龙, 高金龙. 城市空间结构紧凑与土地利用效率耦合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26-34.
[11] 李洪义, 李爽, 吕添贵, 刘春英. 基于景观格局视角的土地整治对农地细碎化影响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67-73.
[12] 戴刘冬, 周锐, 张凤娥, 王新军. 城市土地利用对居民通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68-77.
[13] 谢莹, 匡鸿海, 吴晶晶, 程玉丝. 基于CLUE-S模型的重庆市渝北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729-1737.
[14] 徐磊, 董捷, 张安录. 湖北省土地利用减碳增效系统仿真及结构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28-1536.
[15] 毕国华, 杨庆媛, 王兆林, 匡垚瑶, 慕卫东. 丘陵山区都市边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55-156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原 峰,姜 彤. 荆江分洪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649 -654 .
[2] 向悟生, 李先琨, 何成新, 吕仕洪, 陆树华. 石漠化山地复合生态系统评价——以广西平果县龙何屯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6): 826 .
[3] 罗专溪,朱波,汪涛,唐家良,王冬,辛伟. 紫色土坡地泥沙养分与泥沙流失的耦合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379 .
[4] 李崇明,黄真理. 三峡水库入库污染负荷研究(Ⅰ)——蓄水前污染负荷现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14(5): 611 -622 .
[5] 梁流涛, 曲福田, 王春华. 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2): 242 .
[6] 罗璐琴, 周敬宣, 李湘梅. 生态足迹动态预测模型构建与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3): 440 .
[7] 栾青杉, 孙军. 2005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2): 202 .
[8] 郑超磊| 刘苏峡, 舒 畅, 张守红. 泥曲河道内最小生态需水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3): 329 .
[9] 刘毅, 陶勇, 万开元, 张过师, 陈树森, 陈防. 丹江口库区坡耕地柑桔园不同覆盖方式下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11): 1340 .
[10] 凡非得| 王克林 | 宣 勇 | 岳跃民. 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 20(11): 1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