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02期 刊出日期:2013-02-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江苏县域交通优势度的空间格局研究
    蔡安宁 | 梁进社 | 李 雪
    2013, (02):  129. 
    摘要 ( 1261 )   PDF (4813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技术规程》的技术流程和评价方法,基于GIS技术,以交通网络密度〖WTBX〗Di、交通干线影响度Ci和区位优势度Si〖WTBZ〗为指标,对江苏省62个县域单项指标和集成性指标进行测算,分析了江苏省交通优势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成因。研究发现:(1)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明显,南高北低;(2)交通优势度具有空间自相关性,高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相对集聚镶嵌分布的空间格局,形成以沿沪宁线和沿江地区分布的高值区,沿废黄河、沿洪泽湖和沿海分布的低值区;(3)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耦合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798;(4)交通优势度呈现正偏态的特征。121%的面积具有突出的交通优势,27%的面积处于交通缺乏区域,大约68%的面积处于中等或较低区域。加强低值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县域与上海和13个省辖市的经济联系,提高江苏交通优势度,为江苏区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城市群发展的3D框架——以武汉城市群为例
    周 沂 |沈昊婧 |贺灿飞
    2013, (02):  135. 
    摘要 ( 1342 )   PDF (461KB) ( 3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群发展是当今世界竞争的主题。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构建的城市群发展3D(Density,Distance and Division)框架,以武汉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武汉城市群,在城市群经济空间分布格局影响中,经济密度最重要;(2)距离对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还较小;(3)整合在省内城市群影响不大,因此,现阶段增加城市群内经济密度和缩短城市群内各城市间距离比整合内部资源更为重要。3D框架为我们审视我国城市群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我国城市群发展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国各省碳排放预测
    杜 强 | 陈 乔 |杨 锐
    2013, (02):  140. 
    摘要 ( 1261 )   PDF (1618KB) ( 3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成正比”假设的基础上,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首先对中国30个省区1987~2010年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进行计算,依据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两个指标,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分成了5类。分别绘出5类区域中各省的历年碳排放量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以2002年为界线,2002年前后两个时段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变化差异很大。这一现象说明2002年以前的各省碳排放趋势并不能表征未来年份各省的碳排放。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碳排放量增长的Logistic预测模型,并以2002~2010年碳排放数据为样本数据,对2011~2020年中国各省区碳排放进行了预测。为了验证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利用Logistic预测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2002~2010年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排放值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宁夏自治区的误差达1458%外,其他地区的误差均在7%以下。除宁夏外的中国各省区预测误差的平均值为622%,由此验证了Logistic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同时,也说明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本研究为中国各省未来碳排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法与数据支持

    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
    袁久和 | 祁春节
    2013, (02):  145. 
    摘要 ( 1261 )   PDF (385KB) ( 2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农业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层次模型,运用熵值法对湖南2001~201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表明: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也呈现上升态势。但是,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最快,资源和社会子系统次之,环境子系统最慢,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态总体处于不协调状态。根据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增强整个系统的有序性和协调性,是提升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的必然选择

    自然资源
    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为例
    赵小风 | 黄贤金 | 王小丽 | 何 为 | 孙宇杰 | 关传弢
    2013, (02):  150. 
    摘要 ( 1277 )   PDF (3339KB) ( 3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实地调查和定性分析考察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实践,科学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探索城乡统筹的新路径。研究表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包含田、水、路、林、村等建设工程,更重要的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用地整理等重大工程,实施耕地资源集聚、建设用地资源集聚、劳动力资源集聚、市场需求与服务资源集聚,实现资源失配格局、传统农耕作业方式、农村固有散居模式和既往城乡发展路径的转变。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需要相应的政策供给,主要包括多元化融资、资金管理制度、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培训就业、权属调整、技术支撑和监督管理等制度安排。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背景下,科学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探讨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目标的制度安排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不同基流分割方法在香溪河流域的应用对比研究
    张 革 | 刘德富 | 宋林旭 | 崔玉洁 | 陈 玲
    2013, (02):  155. 
    摘要 ( 1189 )   PDF (3277KB) ( 3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水量备受关注。基流分割是水文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结果对水文分析计算、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为了找到一种可靠的基流分割方法,以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兴山水文站2007~2009年流量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滤波平滑最小值法进行基流分割,并与数字滤波法和平滑最小值法分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滑最小值法、数字滤波法和滤波平滑最小值法年均基流分割系数BFI分别为042、039和036;滤波平滑最小值法处理的结果最为平滑,比较符合实际的物理汇流过程,在起涨阶段能较好的追踪数字滤波法,在衰退阶段又能较好的追踪平滑最小值法,能够更好的表现基流完整变化过程;相比数字滤波法,滤波平滑最小值法只需1次向前的滤波。综合而言,滤波平滑最小值法为这3种方法中最优的基流分割方法

    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鄱阳湖流域为例
    李昌彦 | 王慧敏 | 佟金萍 | 李荣昉
    2013, (02):  160. 
    摘要 ( 1310 )   PDF (603KB) ( 2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系统科学的视角出发,分析气候变化下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内涵,基于脆弱性PSR分析框架,从胁迫性、敏感性、适应性3个维度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脆弱性进行评价。结合2001~2010年鄱阳湖流域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 a间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的变化受胁迫性、敏感性和适应性的综合影响,脆弱性先明显增加后缓慢下降,但基本处于中等偏差水平。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系统脆弱性主要由降水量变化、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产生的能源消耗、污染问题引发,提高系统适应性对缓解脆弱性有明显作用。根据评价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提高管理能力、经济及社会响应能力和加强环境生态治理等方面采取适应性对策;通过改善鄱阳湖流域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减少脆弱性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鄱阳湖流域对国家生态安全的保障作用

    生态环境
    基于ecopath模型对滆湖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定量分析
    贾佩峤| 胡忠军| 武 震| 刘其根 , 邬震祥| 孔优佳| 朱 颖
    2013, (02):  170. 
    摘要 ( 1262 )   PDF (502KB) ( 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2010年对江苏滆湖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数据,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滆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ecopath模型,以期为在滆湖进行生态修复提供支持和指导。ecopath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滆湖生态系统包含7个营养级,各功能组的有效营养级范围为1~3691,其营养物质流动主要发生在前4个营养级,占总流量的998%。系统总生产量为1 974.82 t/km2〖DK〗·a,总流量为8 562.544 t/km2〖DK〗·a,联结指数、系统杂食系数、Finn’s循环指数以及Finn’s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0219、0189、799和2841;生产量/呼吸量、生产量/生物量分别为2189和3509;平均捕捞营养级为256。食物链以开始于藻类的牧食食物链和开始于碎屑的碎屑食物链为主,系统总能量转换效率为64%。与滆湖1986~1989年的ecopath模型相比较,滆湖生态系统的总流量减小,r对策者在系统中所占比例增加,K对策者在系统中所占比例减小,根据Odum对成熟生态系统的描述,滆湖目前正处于退化演变过程中

    自然资源
    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组成的高分辨率记录——以桂林地区为例
    吴 夏 | 朱晓燕 | 张美良 | 白 晓 | 张碧云
    2013, (02):  175. 
    摘要 ( 1214 )   PDF (446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大气降水中δD、δ18O主要受到温度、纬度、高程、降雨量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通过对桂林地区2010年大气降水进行δD、δ18O分析测试,获得δD的分布范围:2905‰~-9627‰;δ18O的分布范围:-02‰~-1296‰。研究结果表明桂林地区大气降水的δ18O与所受季风类型存在明显联系:由于夏季研究地区主要受到东亚(东南)夏季风影响,水汽团在运移过程中因强烈降水导致水汽中δD、δ18O连续被贫化,其结果是夏季降水的δD、δ18O普遍偏轻于冬季降水。通过建立该地区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87δ18O+1549,揭示出该区域温润多雨的气候特征。此外,过量氘(d=δD-8δ18O)在夏季和冬季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指示了研究区夏季大气降水水汽源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而冬季大气降水水汽源主要为内陆或者局地蒸发和冬季风(西风带)的输送。该研究结果为解译石笋和洞穴滴水中所蕴含的环境信息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
    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盐城海滨湿地利用景观结构优化研究
    孙小祥 | 欧维新 | 龚佳莹 | 叶丽芳
    2013, (02):  175. 
    摘要 ( 1223 )   PDF (382KB) ( 2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盐城海滨湿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物质组成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构优化已成为湿地研究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目标规划模型,以表征开发与保护效应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方面构建约束条件,对盐城海滨湿地利用景观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面积增加17 211.80 hm2,比例增加最大,为696%,主要是由于滩涂的围垦开发利用;(2)自然植被面积有所增加,通过植被的自然演替以及恢复部分已被开发的芦苇滩,并限制米草滩的扩张,泥滩面积减少25 804.73 hm2,比例变化最大,达1043%;(3)经济效益增长达642亿元,生态效益有所增加,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湿地景观结构得到优化

    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入湖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
    牛 勇 | 余 辉 | 张 敏 | 王 雪 | 燕姝雯
    2013, (02):  180. 
    摘要 ( 1554 )   PDF (1766KB) ( 2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究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水质污染特征,选取了太湖流域两类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一类是城市化进程高、人口高度密集的太湖北部重污染汇水口区域,一类是以耕地与涵养林为主导、人类活动强度相对较弱的浙西小梅港区域。选取TN、DTN、PN、NH+4N、NO-3N、TP、DTP、PP、CODMn等主要指标,通过区域差异和季节差异分析,以期明确太湖流域典型土地利用格局下河流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表明:(1)汇水口水质劣于小梅港水质,但两区域均有相对较高的TN污染,因此两地河流TN污染控制依然是重要内容;(2)汇水口和小梅港区域水质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格局、水循环过程、涵养林的生态功能是两区域水质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差异指标体现在DTN、NH+4N、TP、DTP、PP、CODMn;(3)汇水口区域水质污染特征体现出较强的点源污染特征;小梅港区域水质污染则体现出以TN、PN、TP、PP为主要污染物的面源污染特征。因此在以建设用地为主导的汇水口区域需加强点源污染控制,优化产业结构;以耕地为主导的小梅港区域则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进而缓解太湖富营养状态

    太湖和滇池表层水体水质与水华蓝藻生物质生化性状的关系
    杜 静| 钱玉婷| 徐跃定| 张建英| 常志州
    2013, (02):  185. 
    摘要 ( 1184 )   PDF (329KB) ( 2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2010年5~8月对滇池海埂和太湖竺山湖监测点的逐月监测结果,对同时期不同地域湖泊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评估了表层水体水质与水华蓝藻生化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较太湖高,从取样月份之间差异来看,滇池表层水体水质指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趋势,以6月份为最高,而太湖则呈逐月升高趋势。滇池蓝藻生物质中凯式氮、全磷和总养分(N+P2O5+K2O)含量均与太湖相当,但是滇池蓝藻C/N较太湖高,且除As、Cd元素超标外,各样品中其余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低于有机肥料行业标准(NY5252011)。通过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论滇池还是太湖水域,其水华蓝藻中的Pb和Cr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同源性;此外,表层水体NH+4N水平可以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快速指示指标

    基于SWAT模型的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
    乔卫芳 | 牛海鹏| 赵同谦
    2013, (02):  190. 
    摘要 ( 1268 )   PDF (4041KB) ( 3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SWAT模型,基于GIS技术和流域DEM,构建了丹江口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基础信息库,并根据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在确定模型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模拟计算了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年内分布不均,污染负荷与降雨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氮负荷同月径流的相关系数为0896,磷负荷同泥沙负荷的相关系数为0920;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性,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单位面积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有较大的差别,耕地和裸露地的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均较高,而林地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污染负荷最低,其单位面积的泥沙负荷、吸附态氮、溶解态氮、吸附态磷和溶解态磷分别为715 t/hm2、892 kg/hm2、835 kg/hm2、807 kg/hm2、006 kg/hm2;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了不同施肥量和水土保持措施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产出的影响,与基准情景相比,发现减少化肥施用水平对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总氮和总磷负荷削减比例较大,采取退耕还林和还草两种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减少流域泥沙负荷和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

    基于时序NDVI的湖北省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监测分析
    杨啸
    2013, (02):  195. 
    摘要 ( 1997 )   PDF (5077KB) ( 3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1998~2011年7、8月份SPOT VEGETATION NDVI数据,求取两月份NDVI平均值,构建14 a间的NDVI时序文件,通过对NDVI时序文件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反映湖北省植被生长情况,从而监测、研究湖北省植被生长高峰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趋势。具体为:利用植被覆盖分区法,将研究区分为弱植被覆盖区、稀疏植被覆盖区、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高植被覆盖区和密集植被覆盖区等区域,监测各区域14 a间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上植被覆盖变化不大;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呈现无明显变化趋势,1655%的区域表现增加趋势,033%的区域表现减少趋势。通过以上分析结论可知,植被覆盖分区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两种方法能从植被覆盖状况和变化趋势角度动态反映植被的变化情况

    亚热带常见树种幼苗对酸雨的生理响应及敏感性综合评判
    姚芳芳 |冯丽丽 |杨颂宇 |王希
    2013, (02):  200. 
    摘要 ( 1314 )   PDF (460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杨梅(Myrica rubr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6个亚热带常见树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在模拟酸雨胁迫下幼苗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等9个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单项指标的耐酸系数为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树种耐酸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中度酸雨对植物的气体交换和质膜没有造成明显影响;但在重度酸雨胁迫下,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明显下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上升。通过主成分分析将与幼苗耐酸性相关的生理指标转化成2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88.064%;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6个树种按耐酸性强弱划分为3类:杨梅和湿地松为高抗酸树种,香樟、枫香和木荷为中等敏感树种,水杉属敏感型树种。该评价结果与其田间试验结果一致,因此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方法可用来对幼苗耐酸性强弱进行客观、准确评价

    实物期权在流域生态补偿机会成本测算中的应用
    张 婕, 钱 炜,王济干
    2013, (02):  205. 
    摘要 ( 1259 )   PDF (360KB) ( 2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流域生态补偿核心问题之一,而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中机会成本的测算是个难题。流域生态环境资源的专用性,以及自然资源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性导致生态补偿额中机会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有的机会成本测算方法中没有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金融学中的实物期权理论给出了使投资者考虑未来不确定因素,把握投资机会价值,使项目价值最大化的方法。基于实物期权理论中的二项式实物期权模型,考虑由于流域生态环境效益价值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构建了流域生态补偿机会成本实物期权测算模型。以新安江流域为例,重点考虑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效益中渔业效益与旅游效益未来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测算了机会成本价值,并与已有的实证调查法与对比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自然灾害
    重庆市涪陵区G319公路洪灾风险评估研究
    林孝松 |陈洪凯 |王先进 |唐红梅 |褚春超 |覃庆梅 |梁学战 |陈远川
    2013, (02):  210. 
    摘要 ( 1293 )   PDF (3609KB) ( 2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公路洪灾对公路安全畅通与发展建设具有重大威胁,并给公路行业带来巨大损失。以重庆市涪陵区境内国道319(G319)线为研究对象,依照该公路沿线地貌和水系分布情况,将其划分为340段作为风险评价尺度单元。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因子和灾情因子等4个方面构建由15个评价指标组成的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通过相应的方法获取研究路线各路段洪灾风险评估各指标数据。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建立公路洪灾风险评估模型,并据此计算得到涪陵区G319线各单元路段洪灾风险综合指数值,依据各风险等级阈值对路段洪灾风险进行综合分区。研究表明:涪陵区G319线洪灾风险以中风险为主,占路段总长度的65.17%;极高风险占0.76%;高风险占23.10%;低风险占10.96%,研究成果为公路防灾减灾及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提供科学依据

    南盘江流域近30年季节性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杨茂灵 |王 龙 |高 瑞 |杨 蕊 |戚 娜
    2013, (02):  220. 
    摘要 ( 1214 )   PDF (1362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南盘江流域22个水文站、雨量站31 a(1979~2009年)的逐月降水资料,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为研究指标,以11~3月为研究时段,统计近30 a来5个月时间尺度的干旱站次,分析南盘江流域季节性干旱特征;以11~3月5个月时间尺度的SPI多年平均值为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南盘江流域干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年际上看,SPI总体上30 a来(1980~2009年)呈下降趋势,气象干旱加剧;从年代际上看,1995年以后气象干旱程度有加剧趋势;(2)南盘江流域各个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旱情总体上由南向北递增,东北部各站点11~3月的降水占全年的比例相对较小,流域内东北部干旱最严重;(3)南盘江流域冬春连旱较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防旱、抗旱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