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8): 1337-1344.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8011
黄敬军1,2, 赵立鸿1,2, 缪世贤1,2, 张丽1,2
HUANG Jing-jun1,2, ZHAO Li-hong1,2, MIAO Shi-xian1,2, ZHANG Li1,2
摘要: 山体资源是空间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景观资源、矿产资源叠加的重要地理空间,是支撑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因此,合理划定山体资源保护区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将山体资源概括为山体有别于平原的自然景观及所承载的人文景观的总称,基于区域连续性、内部同一性、概念一致性、公众认知性、区域稀缺性等原则,厘定了江苏1 154个山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山体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考虑,构建了由3个目标层、6个约束层和11项指标层组成的江苏山体资源保护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区划因子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将182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自然保护红线区、214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自然保护黄线区、293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自然保护绿线区、464个山体划为山体资源适宜开发区。提出编制山体资源保护规划、科学评价山体资源保护价值、实现山体资源的动态监控等山体资源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1] 余大富.山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策略[J].山地学报,2001,19(增刊):103-107. [2] 钟祥浩.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J].山地学报,2006,24(5):525-530. [3] 黄敬军,甘义群,缪世贤,等.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2011,38(6):1599-1606. [4] 赵立鸿,张登明,聂志强,等.江苏山体范围界定研究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3,29(增刊):77-80. [5] 罗 艳,杨树华,徐淑升.云南省楚雄州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6):574-578. [6] 黄敬军,缪世贤,张 丽.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研究[J].中国地质,2013,40(6):1982-1992. [7] 罗名海.武汉市山体湖泊保护规划构想[J].城市问题,2004(2):32-34,62. [8] 陈 玮.武汉市自然山体保护策略和途径[J].城市规划学刊,2009,185(7):102-105. |
[1] | 顾铮鸣, 金晓斌, 沈春竹, 金志丰, 周寅康. 近15a江苏省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53-2462. |
[2] | 赵 毅, 徐绪堪, 李晓娟. 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463-2471. |
[3] | 彭国照, 邢开瑜, 曹艳秋. 未来30a凉山州水稻盛夏低温危害风险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103-110. |
[4] | 马海良, 施陈玲, 王蕾. 城镇化进程中的江苏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基于组合赋权和升半Γ型分布函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97-1703. |
[5] |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37-1544. |
[6] | 叶丽梅, 周月华, 向华, 牛奔, 高伟, 周羽. 基于GIS淹没模型的城市道路内涝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1002-1008. |
[7] | 赵海霞, 崔建鑫, 董雅文, 高俊峰, 王淑芬. 基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乡镇空间功能分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375-386. |
[8] |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江苏省人口城乡结构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25-38. |
[9] | 管卫华, 彭鑫, 张惠, 魏也华. 不同空间尺度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03-2011. |
[10] | 王钊, 杨山, 刘帅宾. 基于DMSP/OLS数据的江苏省城镇人口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21-2029. |
[11] | 徐长乐, 徐廷廷, 孟越男.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33-1638. |
[12] | 孙鸿鹄, 程先富, 戴梦琴, 王祥, 康海迪. 基于DEMATEL的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77-1583. |
[13] | 陈会广, 夏红, 肖毅, 李炜玮. 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31-1336. |
[14] | 吕立刚, 周生路, 周兵兵, 陈龙, 苏全龙, 王静. 1985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86-1093. |
[15] | 黄杰, 闫庆武, 刘永伟. 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江苏省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35-7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