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6): 917-924.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6003
沈宏婷1,2, 陆玉麒1
SHEN Hong-ting1,2, LU Yu-qi1
摘要: 以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单元,以R&D强度为测度指标,采用传统统计分析方法,结合马尔可夫链和ESDA,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R&D投入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中国省域R&D投入的绝对差距在扩大而相对差距在缩小,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东西部之间R&D投入的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并呈两极分化的态势,投入重心正在向东南部偏移。R&D投入增长也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形成了以长三角和鲁皖赣为核心向中西部地区梯度推进的圈层结构。增长热点区由分散格局转为集中连片格局,增长冷点区在大幅减少,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区。R&D投入时空差异的形成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科技投入力度、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
[1] 卢方元,靳丹丹.我国R&D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3):149-157. [2] 孙晓华,辛梦依.R&D投资越多越好吗?——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门限回归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31(3):377-385. [3] 樊 琦,韩民春.政府R&D补贴对国家及区域自主创新产出影响绩效研究——基于中国28个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1,25(3):183-188. [4] 刘井建."效率"与"效力"共驱的R&D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68-1675. [5] 江 静.中国省际R&D强度差异的决定与比较——基于1998-2004年的实证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3):13-25. [6] 谢兰云,曲永义.我国区域R&D强度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118-123. [7] 安同良,施 浩,ALCORTA L.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J].经济研究,2006(2):21-30. [8] 王新红,甄 程.R&D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1(4):205-208. [9] 陈 云,贺德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R&D经费支出的差异性及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10):78-87. [10] 万 勇.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空间分布及其优化措施研究——以R&D投入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3(1):42-45. [11] 魏守华,吴贵生.区域R&D经费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1):72-78. [12] 周 萍,马 峥,佟贺丰.政府研发投入与国内期刊论文之分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0):22-32. [13]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31(1):95-106. [14] 王庆喜,张朱益.我国省域创新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3,33(10):8-15. [15] 覃成林,唐 永.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J].地理研究,2007,26(3):548-556. [16] 蒲英霞,马荣华.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60(5):817-826. [17] 薛俊菲,陈 雯,曹有挥.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格局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基于城市单元的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1-7. [18] JAUMOTTE F,PAIN N.Innovation in the business sector[EB/OL].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459,2005.http://ideas.repec.org/p/oec/ecoaaa/459-en.html. [19] JAUMOTTE F,PAIN N.From ideas to development:the determinants of R&D and patenting[EB/OL].OECD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NO.457,2005.http://ideas.repec.org/p/oec/ecoaaa/457-en.html. [20] SCHERER F M.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3):524-531. [21] 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1-102. |
[1] | 孔锋, 杨萍, 王品, 吕丽莉, 孙劭. 中国灾害性对流天气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518-2528. |
[2] | 武晓静, 杜德斌, 肖刚, 管明明.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490-499. |
[3] | 赵志刚, 余德, 韩成云, 王凯荣. 2008~2016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198-208. |
[4] | 毛婉柳, 徐建华, 卢德彬, 杨东阳, 赵佳楠. 2015年长三角地区城市PM2.5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64-272. |
[5] | 张雅杰, 马明, 许刚.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与生态成本空间演化模式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79-1686. |
[6] | 胡小飞, 傅春, 陈伏生, 杨丽. 基于水足迹的区域生态补偿标准及时空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430-1437. |
[7] | 刘睿, 周李磊, 彭瑶, 嵇涛, 李军, 张虹, 戴技才.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保持服务时空分布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6): 932-942. |
[8] | 吕文, 杨桂山, 万荣荣. 太湖流域近25年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耗水时空格局的影响[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445-452. |
[9] | 肖刚, 杜德斌, 李恒, 戴其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99-207. |
[10] | 马才学, 赵利利, 柯新利. 湖北省耕地非农化压力的时空演变格局[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71-78. |
[11] | 刘耀林, 范建彬, 孔雪松, 张梦珂, 刘艳芳. 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113-119. |
[12] | 雷娟, 梁阳阳, 隋晓云, 陈毅峰. 长江上游支流老河沟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126-1132. |
[13] | 熊 鹰,王克林,文先明.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时空格局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17(1): 22-22. |
[14] | 黄一民,章新平. 青藏高原四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7, 16(4): 537-537. |
[15] | 刘盛和. 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13(6): 530-53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