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7): 1230-1237.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7021
赵林, 于家烁, 薄岩, 杨娇, 李汉青
ZHAO Lin, YU Jia-shuo, BO Yan, YANG Jiao, LI Han-qing
摘要: 根据湖北省及周边地区40个气象台站1960~2012年实测气象资料,基于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选取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等评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干旱影响范围总体较大,全域性干旱年份达54%;但干旱强度偏轻,平均干旱强度为0.65,近52 a来仅有两次重旱年,干旱强度在中旱及以下的年份占85%,且年际差异较大;省内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近52 a来,总体均呈不明显上升趋势,趋势率分别为0.041/10 a和3.692/10 a,20世纪80年代前后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湖北省总体干旱发生频率较小,52 a平均干旱频率在16.5%~18.2%之间,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干旱发生频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80年代最低;2000年以后干旱强度、站次比和频率均达到最高,并且有持续上升趋势。
中图分类号:
[1] SERGIO M V S,SANTIAGO B,JUAN I L.A multiscalar drought index sensitive to global warm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J].J Climate, 2010,23(7):1696-1718. [2] 刘晓云,李栋梁,王劲松.1961-2009年中国区域干旱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J].中国沙漠,2012,32(2):473-483. [3] HEIM R R.A review of twentieth-century drought indices used in the United States[J].Bulletin of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2002,83(8):1149-1165. [4] 袁文平,周广胜.干旱指标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 2004, 19(6):982-991. [5] ZARGAR A,SADIQ R,NASER B, et al. A review of drought indices[J].Environmental Reviews,2011,19(NA) :333-349. [6] WELLS N,GODDARD S,HAYES M J.A self-calibrating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J].Journal of Climate,2004,17(12):2335-2351. [7] 李 芬,于文金, 张建新, 等.干旱灾害评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7):891-898. [8] 赵 林,武建军,吕爱锋,等.黄淮海平原及其附近地区干旱时空动态格局分析——基于标准化降雨指数[J].资源科学,2011,33(3):468-476. [9] ALLEY M R.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Limitations and assumptions[J].Journal of Climate and Applied Meteorology,1984,23:1100-1109. [10] 邹旭恺,张 强,王有民, 等.干旱指标研究进展及中美两国国家级干旱监测[J].气象, 2005, 31(7) :6-9. [11] 王劲松,黄玉霞,冯建英,等.径流量Z指数与Palmer指数对河西干旱的监测[J].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4):471-477. [12] 卢洪健,莫兴国,胡 实.华北平原1960-2009 年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J].自然灾害学报,2012,21(6):72-82. [13] 李 斌,李丽娟,李海滨,等.澜沧江流域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5):87-92. [14] 张调风,张 勃,张 苗,等.1962-2010年甘肃省黄土高原区干旱时空动态格局[J].生态学杂志, 2012,31(8):2066-2074. [15] 曹永强,苏 阳,张兰霞,等.基于AWTP 指数的浙江省干旱规律时空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7):1233-1240. [16] 刘莉红,翟盘茂,郑祖光.等.中国北方夏半年干旱的时空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1):1380-1386. [17] 齐述华,牛 铮,王军邦,等.1982-2001年间中国干旱发生时空特征的遥感分析[J].土壤学报,2006,43(3):376-382. [18] 闫 峰,王艳姣,吴 波.近50年河北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地理研究,2010,29(3):423-430. [19] 罗艳青,邹 滨,邱永红.华东地区干旱灾害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0):58-64. [20] 黄晚华,隋 月,杨晓光,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特征与适应.Ⅲ.基于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的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时空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3,24(2):397-406. [21] 郑 彬,林爱兰.广东省干旱趋势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2011,31(6):715-720. [22] 张玉芳,王明田,刘 娟,等.基于水分盈亏指数的四川省玉米生育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2):236-242. [23] 王媛媛,张 勃.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近40 a陇东地区旱涝时空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2):2135-2144. [24] 包云轩,孟翠丽,申双和, 等.基于CI指数的江苏省近50年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J].地理学报,2011,66(5):599-608. [25] 熊光洁,张博凯,李崇银,等.基于SPEI的中国西南地区1961-2012年干旱变化特征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9(3):192-198. [26] 许玲燕,王慧敏,段琪彩,等.基于SPEI的云南省夏玉米生长季干旱时空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5):1024-1034. [27] 苏宏新,李广起.基于SPEI的北京低频干旱与气候指数关系[J].生态学报,2012,32(17):5467-5675. [28] 高 瑞,王 龙,杨茂灵,等.三种干旱指数在南盘江流域识别干旱能力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9):9-12. [29] HUGHES B L,SAUNDERS M A.A drought climatology for Eur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2002, 22(13):1571-1592. [30] 侯英雨,何延波,柳钦火,等.干旱监测指数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7,26(6):892-897. [31] DU J,Fang J,XU W,et al.Analysis of dry/wet conditions using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 and its potential usefulness for drought/flood monitoring in Hunan Province, China[J].Stoch Environ Res Risk Assess, 2013, 27(2):377-387. [32] 刘可群,陈正洪,周金莲,等.湖北省近50年旱涝灾害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0,29(3):326-332. [33] 吴凤燕,关洪林.湖北省干旱分区及各区易旱类型研究[J].中国水利,2011,(11):33-35. [34] 刘可群,李仁东,刘志雄,等.基于CI指数的湖北干旱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0):1274-1280. [35] 王文举,崔 鹏,刘 敏,等.近50年湖北省多时间尺度干旱演变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279-284. [36] MCKEE T B, DOESKEN N J, KLEIST J.The relationship of drough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to time scales[R].California:Eighth Conference on Applied Climatology, 1993. [37] 黄晚华,杨晓光,李茂松,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中国南方季节性干旱近58 a演变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7):50-59. [38] 温克刚,姜海如.气象灾害大典:湖北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 [39] 张建云,王国庆,刘九夫.气候变化权威报告—IPCC报告[J].中国水利,2008(2):37-40. [40] 钟海玲,沈永平.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回顾[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8,4(1):53-56. [41] 任国玉,封国林,严中伟.中国极端气候变化观测研究回顾与展望[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0,15(4):337-353. [42] 李永华,徐海明,刘 德.2006年夏季西南地区东部特大干旱及其大气环流异常[J].气象学报,2009,67(1):122-132. |
[1] | 陈优良, 陶天慧, 丁鹏.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87-697. |
[2] | 齐凌艳, 黄佳聪, 高俊峰, 郭玉银. 鄱阳湖枯水水位及流速时空分布模拟[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572-584. |
[3] | 赵平伟, 郭萍, 李立印, 舒珺. SPEI及SPI指数在滇西南地区干旱演变中的对比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1): 142-149. |
[4] | 段辛斌, 谢意军, 郭杰, 王珂, 刘绍平, 陈大庆. 长江中游洪湖至宜昌江段鱼类空间分布特征的水声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42-1849. |
[5] | 是怡芸, 赵月, 查燕, 张银龙. 南京市植物叶面颗粒物的黑碳含量及时空分布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86-1893. |
[6] | 刘世杰, 苏舒, 梁亮, 童小华. 基于植被状态指数的干旱化特征及气候驱动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927-1933. |
[7] | 王毅, 陆玉麒, 丁正山, 余茂军, 车冰清. 基于PDI指数的湖北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成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63-1671. |
[8] | 敖荣军, 蒋亮, 张涛, 刘巧玉. 湖北省县域迁入人口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672-1678. |
[9] | 张俊勇, 赵德招. 长江口南港北槽河床底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20-1527. |
[10] | 江松颖, 刘颖, 万晶. 湖北省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演变研究——基于耕地因素分解的视角[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339-1346. |
[11] | 陈晶, 顾世祥, 何大明, 陈刚. 近60多年来滇池流域干旱特性及重现期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9): 1457-1465. |
[12] | 龚艳冰, 戴靓靓, 胡娜, 刘高峰, 张继国. 基于云推理和模糊逻辑关系模型的干旱等级预测方法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73-1278. |
[13] | 李军, 王兆礼, 黄泽勤, 钟睿达, 卓圣峰, 陈希贤. 基于SPEI的西南农业区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142-1149. |
[14] | 郑太辉, 陈晓安, 杨洁. 近50 a江西省旱、涝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64-670. |
[15] | 王婷, 章新平, 黎祖贤, 罗紫东, 廖梦思, 刘娜. 近5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3): 514-5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