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9): 1521-1527.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9012
陈肖飞1,2, 姚士谋1, 张落成1
CHEN Xiao-fei1,2, YAO Shi-mou1, ZHANG Luo-cheng1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虽耕地资源秉赋较好,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耕地问题显得十分严峻。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12年相关数据,以市域为单元分析了耕地资源变化和实际利用强度的时空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1990~2012年,长三角地区的耕地总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周期性的下降趋势,以"快-慢-快-慢-慢"的循环模式逐步降低;(2)长三角地区耕地实际利用强度大体呈现"北强南弱"分布规律,在空间表现上,原来集中连片的 "高-高"、"低-低"格局正逐渐破碎化,开始出现斑点镶嵌式格局;(3)长三角地区的人口、二三产业比重和城市化水平均对耕地面积变化起到显著作用,其弹性系数分别为-0.216、-0.194和-0.203,而人均GDP与耕地面积则没有显著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1] 王 枫,汤惠君.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471-475. [2] 刘彦随,翟荣新.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动态及其优化策略探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1-5. [3] 李 伟,郝晋珉,冯婷婷,等.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中国耕地数量变化政策与资产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6):115-118. [4] 孙 燕,林振山,刘会玉.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突变特征及驱动机制[J].资源科学,2006,28(5):57-61. [5] 张正斌,徐 萍.中国水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5):1305-1310. [6] 杨桂山.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近50年耕地数量变化研究的启示[J].地理学报,2004,59(增刊):41-46. [7] 姚 远,李效顺,曲福田,等.中国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变化计量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209-215. [8] 李兆富,刘红玉.基于"脱钩"理论的江苏省耕地占用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3):237-243. [9] 孟 鹏,郝晋珉,周 宁,等.黄淮海平原城镇化对耕地变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10. [10] 姜广辉,张凤荣,吴建寨,等.北京山区建设用地扩展及其与耕地变化关系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88-93. [11] 刘友兆,马 欣,徐 茂.耕地质量预警[J].中国土地科学,2003,17(6):9-12. [12] 杜国明,李 昀,于凤荣,等.基于遥感的2000-2009年三江平原北部耕地变化特征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225-229. [13] 朱红波,张安录.中国耕地压力指数时空规律分析[J].资源科学,2007,29(2):104-108. [14] XU Z G, XU J T, DENG X Z, et al. Grain for Green versus Grain: Conflict between food security and conservation set-aside in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 2006, 34(1): 130-148. [15] 谭术魁,张 路,齐 睿.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耕地压力指数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5):757-765. [16] 张素娟,赵先贵,任桂镇,等.江西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及预测[J].土壤,2009,41(1):142-146. [17] 杨 克,陈百明,宋 伟.河北省耕地占用与GDP增长的脱钩分析[J].资源科学,2009,31(11):1940-1946. [18] 李建平,上官周平.陕西省耕地生产能力的时空分布[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0):239-246. [19] 杨 忍,刘彦随,陈玉福,等.环渤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反演及影响因素探测[J].地理科学,2013,33(5):588-593. [20] 张文忠,王传胜,吕 昕,等.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03,58(5):677-685. [21] CHERTOW M R. The IPAT equation and its variants: changing views of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2000, 4(4): 13-29. [22] YORK R, ROSA E A, DIETZ T. STIRPAT, IPAT and IMPACT: 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3, 46(3): 351-365. [23] 吴 群,郭贯成,万丽平.经济增长与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资源科学,2006,28(4):45-51. |
[1] | 汪聪聪, 王益澄, 马仁锋, 王静敏. 经济集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以长三角洲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01): 1-11. |
[2] | 叶潇潇, 赵一飞. 基于聚类分析的长江三角洲港口群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Z1): 17-24. |
[3] | 潘坤友, 曹有挥, 吴威, 梁双波, 魏鸿雁. 长江三角洲班轮公司挂靠港选择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1): 1704-1710. |
[4] | 赵安, 张文馨, 柳庆, 马玉宽, 段后浪, 商伊迪. 湖沼型血吸虫病疫区钉螺空间自相关的样点尺寸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8): 1209-1217. |
[5] | 刘俊, 李云云, 林楚, 王家庆, 乔治, 葛全胜. 长江旅游带旅游资源空间格局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09-1015. |
[6] | 王坤, 黄震方, 曹芳东, 陈晓艳.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7): 1016-1023. |
[7] | 温康民, 史军, 马井会. 1961~2013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霾日季节特征及变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621-629. |
[8] | 吴连霞, 赵媛, 管卫华. 江苏省人口城乡结构差异的多尺度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1): 25-38. |
[9] | 任平, 洪步庭, 周介铭. 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时空演变格局与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1993-2002. |
[10] | 管卫华, 彭鑫, 张惠, 魏也华. 不同空间尺度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03-2011. |
[11] | 吴松, 安裕伦, 马良瑞. 城市化背景下喀斯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贵阳市南明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91-1598. |
[12] | 刘乙淼, 陈艳梅, 胡引翠. 长江流域土壤保持能力时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71-977. |
[13] | 张孝宇, 张安录. 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81-788. |
[14] | 罗 君, 白永平. 嘉陵江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0, 19(04): 364-. |
[15] | 吴国清. 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互动响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7): 5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