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22卷 第011期 刊出日期:2013-11-2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分析
    何 欢| 林文鹏| 储德平| 郑耀星| 江健| 高峻
    2013, (011):  1375. 
    摘要 ( 1407 )   PDF (589KB) ( 3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运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借助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对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通过测算,2009年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为66 333 483.428 hm2,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466547×10-4 hm2;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900 029.08 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46908×10-4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19692×10-4 hm2。从上海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来看,旅游交通和旅游购物足迹的比例最大,分别占7179%和2376%,旅游餐饮和休闲娱乐其次,分别为344%和014%,比例最小的是旅游观光和旅游住宿。这表明旅游活动正在过度消耗上海城市资源环境,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因此应采取相关的改进措施,以实现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平衡,并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发展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性研究
    宋伟轩| 白彩全| 廖文强| 周瑞
    2013, (011):  1382. 
    摘要 ( 1389 )   PDF (1529KB) ( 2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借鉴耦合理论中容量耦合概念及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的耦合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度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分别对2003~2010年长三角16个地级市单元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耦合协调程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2003~2010年这8 a中都保持相对稳定,但上海市最高,为类型Ⅱ,其次为苏州和杭州,为类型Ⅲ,苏南地区和浙江舟山、湖州最低,为类型Ⅴ;〖JP2〗(2)从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先后顺序上看,长三角地区主要体现为类型B和类型C,反映出各个城市所重视的方向不同,如杭州市为类型B,更加注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苏州市为类型C,注重经济和居民生活质量同步发展

    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杨 欣| 蔡银莺| 张安录
    2013, (011):  1389. 
    摘要 ( 1419 )   PDF (822KB) ( 2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构建一套适合“两型社会”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对于武汉城市圈寻求合理的碳减排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以IPCC碳排放清单为依据,从4个一级项目27个二级项目系统地计算了武汉市城市圈2001~2009年各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并进一步运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Method,LMDI)定量分解了影响武汉城市圈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废弃物处理是武汉城市圈碳排量最多的项目,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武汉、黄石、孝感和黄冈等市,城市圈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地理强度和经济强度的年均递增(减)率分别为186%、022%和606%。能源结构、能源效率是抑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经济水平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人口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其累计贡献值分别为-22 879.85万t、-5 173.10万t、14 258.36万t和58231万t。为降低碳排放,城市圈需在推进废弃物处理技术、新能源开发、产业升级和构建低碳补偿等方面做出改进

    中部地区生态足迹的比较研究
    傅 春 | 陈 炜 | 谢珍珍
    2013, (011):  1397. 
    摘要 ( 1388 )   PDF (664KB) ( 1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计算中部6省1990~2009年的生态足迹,对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比较。通过计算中部生态承载力,以分析各省生态赤字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中部各省生态足迹总量正快速增长,个别省份如山西省、河南省不仅生态足迹总量大且增长率也较高;同时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远远高出平均水平;从生态需求结构看,山西省能源生态足迹占总比最大,占总生态足迹的85%,河南省其次,均迫切需要进行产业转型与技术改进。各省的生态赤字情况不同,其中河南省和山西省的生态赤字情况比较严重

    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研究
    秦月| 秦可德| 徐长乐
    2013, (011):  1405. 
    摘要 ( 1599 )   PDF (644KB) ( 2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陆海联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思维,也是解决沿海地区海陆经济发展和环境矛盾的一个有效措施,而流域是陆域上最接近海洋的部分,实施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前提;促进流域海洋联动发展、将内陆流域海洋互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陆海联动的最佳途径。在分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背景、意义、基础、效应等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程度,指出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度、海洋第三产业与流域第三产业关联度以及海洋主要产业与基本流域第二产业关联度等都非常高。最后从规划编制、建立流域海洋互动产业网、发展海洋科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建议

    长江沿岸地区物流产业空间结构分析
    程 艳| 周燕萍| 徐长乐
    2013, (011):  1412. 
    摘要 ( 1408 )   PDF (1202KB) ( 1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城市是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沿岸28个中心城市的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了评价。从空间、时间、成本3个维度,综合考虑铁路、公路、水路3种运输方式,构建经济距离公式,计算城际综合“经济距离”,最后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对长江沿岸经济带城市物流空间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重庆、武汉、南京物流竞争力水平较高,是长江沿岸物流产业的重要节点;城市群内部的空间联系度明显大于城市群之间的联系度;上、中、下游的城市群物流引力强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梯度,表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皖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物流网络呈现较明显的融合趋势

    环境约束下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研究
    王喜平| 姜 晔
    2013, (011):  1419. 
    摘要 ( 1423 )   PDF (1245KB) ( 1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避免传统能源效率测算中的偏差,采用非径向的SBM方向距离函数对1996~2010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在环境约束下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对“九五”至“十一五”期间全国及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各地区的能源效率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无效率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尽管样本期间全国整体能源效率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能源利用无效率,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低、环境污染高排放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各地区间、区域间能源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对造成能源效率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除环境因素外,能源投入利用水平低是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因素,而经济产出水平则制约了西部地区效率水平的提高,这为因地制宜的制定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决策支持

    自然资源
    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时空差异研究
    万 纤|刘嗣明|吴 清
    2013, (011):  1426. 
    摘要 ( 1450 )   PDF (611KB) ( 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处于不断演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空间作用形式。运用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以2001年、2006年、2010年为研究时间截面,结合GeoDA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差异显著,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武汉、咸宁、黄冈等地,空间集中化水平呈减弱趋势;(2)旅游景区空间自相关总体上呈增强的趋势,二元化空间分布格局不断强化;(3)旅游景区发展热点区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继承性,地理近邻效应明显。旅游景区热点区主要为孝感、鄂州、武汉等地区,具有向东推移的趋势,天门、仙桃、潜江一直是旅游景区发展冷点区。人口分布、旅游交通、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以及政策等因素是影响武汉城市圈旅游景区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安康水库下游径流演变及水库运行对径流影响分析
    马 聪 |鲁春霞 |李亦秋 |孙艳芝
    2013, (011):  1433. 
    摘要 ( 1442 )   PDF (823KB) ( 1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1970~2010年水文数据,分析了安康水库下游安康水文站径流的年内、年际变化,并运用Mannkendall[JP]趋势分析方法探讨了径流变化趋势和突变年份;在此基础之上,以安康水库蓄水运行时间为界线,通过绘制径流降水双累积曲线,剥离降水和安康水库以上流域人类活动对其下游径流的影响,得到安康水库运行等人类活动对下游径流影响程度,从而为揭示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影响提供定量化参考。研究表明:近40 a来,安康水库下游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且水库的建设运行等人类活动使径流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使径流年际间变化趋于平缓,其对径流的直接影响程度高达838%,是径流减少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

    利用多时相HJCCD影像监测江汉平原南部地区棉花和中稻种植面积
    苏荣瑞|熊勤学|耿一风|刘凯文|高华东|金卫斌
    2013, (011):  1441. 
    摘要 ( 1604 )   PDF (1539KB) ( 1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利用国产HJ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及农业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评估的可行性,以江汉平原南部县市为研究区,利用2011年6景不同时相的HJ卫星CCD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样方点和面积较大的试验基地样本,通过分析研究区主要秋收作物(棉花、一季中稻)不同生育期的光谱特征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序变化特征,对分类影像进行序列阈值分割、掩膜处理,最后利用决策树算法成功提取了棉花和一季中稻的种植面积,得到面积精度和样本点精度均大于90%,Kappa系数为0983 5的结果。只要不受到云和降水的影响,能获取江汉平原区域关键时相(5月中下旬、6月上旬、7月上旬、7月下旬或8月上中旬、10月上旬)HJ 卫星CCD影像数据,便能很好地应用于江汉平原棉花和中稻作物提取

    长江宜宾江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李 雷 | 危起伟 | 吴金明 | 杜 浩 | 谢 晓
    2013, (011):  1449. 
    摘要 ( 1695 )   PDF (758KB) ( 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于2011年5~7月和10月在长江干流宜宾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2种(亚种),隶属于4目10科40属,其中19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e)、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铜鱼(Coreius heterodon)、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鲇(Silurus asotus)等为宜宾江段优势种。对主要经济种的体长体重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渔获规格较历史数据下降明显,单船日捕捞量亦有减少,长江宜宾段的渔业资源呈现衰退的趋势。作为向家坝蓄水前最后一次对宜宾江段的鱼类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以为分析向家坝水库蓄水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云南腾冲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李 广| 章新平| 张新主| 吴华武| 孙广禄| 黄一民
    2013, (011):  1458. 
    摘要 ( 1527 )   PDF (1139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揭示腾冲地区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利用2009年1月~2011年12月腾冲地区339个降水样品资料,对降水中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腾冲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值变化范围为-2678‰~405‰,δD值变化范围为-20095‰~3689‰,均处于全球降水δ18O与δD值变化范围内。天气尺度下,腾冲地区降水中δ18O的变化具有显著的降水量效应以及反温度效应。但是,在季风降水期间,如果相邻两天都有降水发生时,腾冲地区降水中δ18O值变化并不一定遵循“降水量效应”。利用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提供的TCWV(Total Column Water Vapour)再分析资料,发现TCWV与δ18O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对应关系。腾冲地区的大气降水线为:δD=818δ18O+1172,斜率与截距均比全球和全国的大气降水线偏大,说明该地区气候湿润多雨。d值分布具有季节差异,在雨季(4~9月),腾冲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空气湿度大,降水中d值较小;在干季(10~3月),由于受大陆性气团控制,腾冲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的输送以及局地再蒸发水汽的补充,空气湿度小,降水中d值较大

    长江三峡库区和上游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陈鲜艳|宋连春|郭占峰|高学杰|张 强
    2013, (011):  1466. 
    摘要 ( 1468 )   PDF (1788KB) ( 2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三峡库区和长江流域等地区气象要素的气候长期变化趋势,并利用监测资料和数值模拟试验初步分析了水库蓄水后对三峡库区附近局地的天气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来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具有年代际变化特征,21世纪以来库区降水转为少雨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库蓄水后对库区附近气温产生调节作用,夏季降温和冬季增温效应明显;蓄水后库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变化。总体上,三峡水库对附近气候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20 km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一个宏观评价
    陈志刚|黄贤金| 陈 逸
    2013, (011):  1472. 
    摘要 ( 1421 )   PDF (346KB) ( 1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取消农业税和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税费改革,是近年来中国农村地区的一次重大制度改革。为探讨其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在简要回顾农村税费改革主要历程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从宏观层面分析验证了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土地利用规模和利用效率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 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农户行为响应产生的引致效应;无论是农业税的取消还是财政支农政策的加强都对农业土地利用规模的扩大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农村税费改革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则并不明显。为此,中国政府今后仍需在农业补贴支出结构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创新方面进一步优化

    生态环境
    基于投影寻踪的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帅 红|李景保
    2013, (011):  1477. 
    摘要 ( 1293 )   PDF (497KB) ( 2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历史文献、图件及1986~2010年水沙、水质等实测资料为依据,选取环境要素、生物指标、水动力条件和外部指标等4类共13个表征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标,采用加速遗传算法的遗传寻踪模型,基于matlab7.0平台对典型年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1986~2010年,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样本投影值呈下降趋势。1991年左右出现较高点(投影值为1726 4),2006年出现了较低点(投影值为1625 8),而2010年投影值有所回升(投影值为1679 0);(2)从空间分布上看,南洞庭湖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其次是西洞庭湖,最差的是东洞庭湖。这说明受湖泊围垦、退田还湖和三峡水库运用等影响,洞庭湖的水文水动力条件、湖泊生物多样性以及水质状况等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且各湖泊存在一定的差异

    基于Landsat的近20余年东洞庭湖湿地草洲变化研究
    唐 玥 |谢永宏 |李 峰 |陈心胜
    2013, (011):  1484. 
    摘要 ( 1345 )   PDF (1864KB) ( 1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水域、泥沙滩地、草洲3种湿地类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相关水文信息,通过矩阵转移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的方法,对低水位条件下东洞庭湖湿地草洲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989~2011年,草洲面积增加30506 km2,泥滩地面积减少27428 km2,水域面积呈波动状态;(2)草洲的主要扩张区域为长洲、新生洲、飘尾洲沿湖盆边缘部分、牛头洲大面积区域、武光洲柴下洲、中洲团洲部分;(3)草洲面积按高程分布呈先增后减特征,草洲覆盖的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的高程分界点逐渐降低,水域和泥滩地分布的优势区域高程范围缓慢下移。草洲植被的生长分布和淹水条件关系密切,泥沙淤积和水文条件的改变都能导致淹水条件的变化,进而推进东洞庭湖草洲范围的扩张。此研究对于进一步明确洞庭湖湿地演变趋势及其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江西省中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的建议值
    江立文 |林 暾 |陈 杨 |王 亚 |施俊译 |许其功 |霍守亮 |席北斗
    2013, (011):  1493. 
    摘要 ( 1345 )   PDF (490KB) ( 1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在2010年3月~2011年2月江西省25个中小型湖泊水质监测指标的分析数据,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法对调查湖泊进行各季节和全年的营养状态评价,并分别计算在各季节和全年内调查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在全年营养状态评价的基础上,运用Bootstrap方法,寻找在不同营养状态下的置信区间,并推断富营养化控制指标的建议值。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湖泊中,春、夏季发生富营养化的概率是接近的,秋季是最高的,冬季是最低的。在春、夏和冬季时,调查湖泊的营养状态以中营养为主;在秋季时,中营养状态湖泊所占比例下降,富营养状态湖泊所占比例上升。在全年中,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湖泊所占比例分别为32%和68%。江西省中小型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透明度(SD)、总磷(TP)、叶绿素a(Chl a)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等的建议值,分别为044 m、005 mg/L、1000 mg/m3和2 70 mg/L。为湖泊富营养化的分区控制与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综合治理前后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格局与动态
    苏毅|曾立雄|肖文发|黄志霖|雷静品|滕明君|王鹏程
    2013, (011):  1498. 
    摘要 ( 1360 )   PDF (707KB) ( 1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兰陵溪小流域是三峡库区的典型小流域,其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示范效应。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适应力和社会价值研究的小流域健康状况评估,可为生态系统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建立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健康评价数据库,选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2~2009年小流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分析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从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构建了小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外界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小流域自身状态及响应指标,且健康评价数据可选用调查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随海拔的上升,人口密度减小和森林植被覆盖度提高,健康指数明显升高。因此,在兰陵溪小流域内海拔较高、森林植被覆盖度高、人类活动少的西南部健康评价综合指数明显高于海拔低、森林植被较少、人口密度大的东北部及中部河谷区域;在2002~2009年,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好转的网格数占总数的94444%,健康指数平均值从0531提高到0781;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土壤侵蚀强度的降低和生态弹性指数的提升,两者对提高健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887%和23153%。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通过综合治理,特别是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升生态系统的弹性和服务功能,可以大幅度改善小流域健康状况

    三峡水库小江消落区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群落影响
    张志永|万成炎|郑志伟|邹曦|潘晓洁|胡莲|冯坤|陈小娟
    2013, (011):  1506. 
    摘要 ( 1343 )   PDF (1311KB) ( 1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三峡水库小江消落区为研究区域,于2009~2011年研究了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消落区坡度、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研究表明:小江消落区有维管束植物146种,其中草本植物有134种。优势度大于0.02的物种主要有苍耳、香附子、狗牙根、马唐、白茅和小白酒草等19种。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和土壤容重,进而影响植物分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植物鲜重与地形坡度负相关(P<005),与土壤全氮(P<001)、全磷(P<005)、全钾(P<001)、有效氮(P<001)和有效钾(P<005)含量正相关,而土壤有效磷和pH值对植物鲜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植物鲜重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容重和全氮。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植物重要值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高程和土壤有效氮。2009~2011年,物种的优势度发生了变化,狗牙根、水蓼和醴肠的优势度增加,而荩草、鬼针草、黄花蒿和艾蒿的优势度下降

    基于NDVI的重庆市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刘 灿 |高阳华|李月臣|杨世琦|倪波顺
    2013, (011):  1514. 
    摘要 ( 1405 )   PDF (814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运用美国NASA发布的MOD13Q1级产品16d最大值合成数据结合重庆市34个气象站点的气候资料,分析2000~2011年重庆市植被变化状况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2 a来重庆市年均NDVI呈增长趋势,但空间时间尺度上有所差异,从空间尺度上看NDVI增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部区域,NDVI降低区域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区、区县城区及长江沿岸、三峡库区消落带;从时间尺度上看,春季、秋季NDVI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夏季NDVI趋于稳定,冬季NDVI有所下降;NDVI在年际尺度上与温度和降水相关并不显著,但在月份尺度上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且与气温相关性大于降水

    氮素形态及浓度对互花米草生长的影响
    包洪福,李一葳,赵雨森
    2013, (011):  1521. 
    摘要 ( 1444 )   PDF (686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化肥农药使用为主的面源污染和以工业排放为主的点源污染日益加剧,全球尤其是海岸带氮含量逐渐升高,对滨海植被的生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通过温室模拟实验研究不同供氮水平对互花米草的影响,对研究氮对入侵植物的影响作用机制有重大意义。互花米草在两种氮肥不同氮水平处理下,株高、叶面积、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根冠比、根长/株高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不同。结果表明:随着氮量增加,米草株高、叶面积、总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地下部分生物量、根冠比和根长/株高比则呈下降趋势;各项指标在无机氮肥不同氮水平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有机氮肥的各处理间差异无显著性。这说明适当的供氮水平有利于互花米草的生长,而高氮则抑制其生长


过刊浏览

欢迎关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