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由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自然灾害4个子系统和7个二级指标及29个三级指标组成的长江口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信息熵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的综合信息熵模型法,并以层次分析法和综合信息熵模型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值;采用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上海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上海滨岸带宝山、浦东、南汇、奉贤、金山和崇明岸段1999~2003年5年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分级规律的研究表明:宝山滨岸带生态环境质量1999~2000年为较差,2001~2003年为中等;浦东、奉贤、南汇和金山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中等水平;崇明生态环境质量1999、2000年为良,而2001~2003年为中。
[1] | 姜磊, 周海峰, 柏玲. 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城市-社会-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49-656. |
[2] | 张钊, 李占海, 张国安, 王智罡, 姚俊. 长江口南槽中段枯季水沙输运特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2): 1832-1841. |
[3] | 张俊勇, 赵德招. 长江口南港北槽河床底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20-1527. |
[4] | 任俊霖, 李浩, 伍新木, 李雪松.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长江经济带省会城市水生态文明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10): 1537-1544. |
[5] | 朱强, 杨世伦, 孟翊, 杨海飞, 吴创收, 史本伟. 近期长江口南港河槽沉积地貌变异及其可能原因[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4): 560-566. |
[6] | 杜耘. 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统筹流域绿色发展[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171-179. |
[7] | 赵敏, 张丽旭. 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6, 25(02): 284-291. |
[8] | 胡振鹏, 黄晓杏, 傅春, 余达锦.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产业-城镇化-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定量比较及演化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2): 2012-2020. |
[9] | 段学军, 虞孝感, 邹辉. 长江经济带开发构想与发展态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21-1629. |
[10] | 邹辉, 段学军. 长江经济带研究文献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10): 1672-1682. |
[11] | 孙鸿鹄, 程先富, 戴梦琴, 王祥, 康海迪. 基于DEMATEL的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9): 1577-1583. |
[12] | 黄敬军, 赵立鸿, 缪世贤, 张丽. 江苏省山体资源保护区划及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8): 1337-1344. |
[13] | 杨芳, 潘晨, 贾文晓, 刘敏, 义白璐, 象伟宁.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7): 1094-1101. |
[14] | 韩玉刚, 曹贤忠. 皖江区域城市能级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测度和发展趋势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6): 909-916. |
[15] | 张荣天, 焦华富. 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 24(05): 719-7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