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5, Vol. 24 >> Issue (05): 853-859.doi: 10.11870/cjlyzyyhj201505019
孙婷婷1,2, 唐涛1, 申恒伦1,2, 张长群1,2, 孙美琴1, 李斌1,2, 蔡庆华1
SUN Ting-ting1,2, TANG Tao1, SHEN Heng-lun1,2, ZHANG Chang-qun1,2, SUN Mei-qin1, LI Bin1,2, CAI Qing-hua1
摘要: 为了解香溪河流域碳、氮、磷的分布情况及水、陆生态系统中这些生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对流域内河岸带土壤、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进行调查, 分析它们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 探讨各要素在3种介质间的相关性及随河流级别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 超过60%的样点土壤中TOC、TN含量处于"较丰富"或"丰富"等级, 耕地附近样点的TOC、TN和磷矿区附近样点的TP普遍偏高。河流水体及沉积物中各要素的含量都与土壤中的含量紧密相关, 但水、陆介质间TP的相关性较TOC、TN强。低级别河流样点土壤中TOC、TN、C/P、N/P值和沉积物中C/P及N/P值整体较高级别河流样点高。结果表明:以磷矿开发和农业施肥为代表的人类活动, 对香溪河流域内生源要素的含量及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水体中P元素含量与陆源关系最强, 在水体污染控制中应予以重视。
中图分类号:
[1] 刘健康.生态学文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275-280. [2] HURYN A D, WALLACE J B.Life history and production of stream insects[J].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2000, 45(1):83-110. [3] 邓红兵, 王庆礼, 蔡庆华.流域生态学——新学科, 新思想, 新途径[J].应用生态学报, 1998, 9(4):443-449. [4] 晏维金.人类活动影响下营养盐向河口/近海的输出和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 2006, 25(5):825-835. [5] 史培军, 宋长青, 景贵飞.加强我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安全影响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 2002, 17(2):161-168. [6] 朱健, 王平, 李捍东, 等.河水高浓度有机污染降解菌分离, 鉴定及降解特性[J].生态学杂志, 2013, 32(5):1311-1318. [7] 国家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状况公报[M].北京:环境保护部, 2010:5-14. [8] 孙园园, 何江, 吕昌伟, 等.达里诺尔湖沉积物中无机碳的形态组成[J].生态学报, 2013, 33(2):610-618. [9] 宋国栋, 刘素美, 张国玲.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 2014, 35(1):157-162. [10] 赵钰, 单保庆, 张文强, 等.牙河水系河流氮素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 2014, 35(1):143-149. [11] 梁文, 张生, 李畅游, 等.污染水体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过程[J].环境化学, 2011, 30(10):1718-1724. [12] 张玉斌, 郑粉莉, 武敏.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J].水科学进展, 2007, 18(1):123-132. [13] 肖胜生, 郑海金, 杨洁, 等.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1, 9(6):106-113. [14] 曾海鳌, 吴敬禄.塔吉克斯坦不同土壤/沉积物元素组成与分布特征[J].干旱区研究, 2014, 31(1):13-19. [15] 张娇, 张龙军.河口有机物在固-液界面迁移转化研究进展[J].海洋环境科学, 2009, 28(5):594-600. [16]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基于湖泊(水库)沉积物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 2007, 27(3):36-41. [17] 冉隆江.鸭绿江河口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对流域变化的响应[D].南京: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2. [18] 唐涛, 黎道丰, 潘文斌.香溪河河流连续统特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141-144. [19] 岳隽, 王仰麟.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 2006, 24(5):33-40. [20] 曾冬萍, 蒋利玲, 曾从盛, 等.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 2013, 33(18):1-9. [21] 方涛, 付长营, 敖鸿毅, 等.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香溪河氮磷污染状况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 2006, 30(1):26-30. [22] 刘光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观测与分析标准方法——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1-32. [23] 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44-47. [24] RUBAN V, LóPEZ-SáNCHEZ J F, PARDO P, et al.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hosphorus forms in lake sediment[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999, 1(1):51-56. [25] 蔡庆华.水域生态系统观测规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观测规范丛书[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53-59. [26] STRAHLER A 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watershed geomorphology[J].Transactions of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1957, 38(6):913-920. [27] 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中国土壤普查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2:111-112. [28] 杨守业, JUNG H S, 李从先, 等.黄河、长江与韩国Keum、Yeongsan江沉积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化学, 2004, 33(1):99-105. [29] 李娟, 杨忠芳, 夏学齐, 等.长江沉积物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现代地质, 2012, 26(5):939-946. [30] 张亚昆, 杨丽标, 雷坤, 等.黄河下游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与沉积通量研究[J].泥沙研究, 2013, 12(6):66-74. [31] 吕贻忠, 张凤荣, 孙丹峰.百花山山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垂直分布规律[J].土壤, 2005, 37(3):277-283. [32] 常超, 谢宗强, 熊高明, 等.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特征[J].生态学报, 2009, 29(11):5978-5985. [33] 张亚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J].应用生态学报, 2014, 25(1):19-23. [34] 吴启华, 李红琴, 张法伟, 等.短期牧压梯度下高寒杂草类草甸植被/土壤碳氮分布特征[J].生态学杂志, 2013, 32(11):2857-2864. [35] 王绍强, 于贵瑞.生态系统碳氮磷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生态学报, 2008, 28(8):3937-3947. [36] 钱君龙, 王苏民, 薛滨, 等.湖泊研究中一种定量估算陆源TOC的方法[J].科学通报, 1997, 42(15):1655-1657. [37] 朱广伟, 陈英旭.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J].湖泊科学, 2001, 13(3):272-279. |
[1] | 冯 畅, 毛德华, 周 慧, 曹艳敏, 胡光伟. 流域绿水管理博弈建模及应用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505-2517. |
[2] | 刘冀, 孙周亮, 张特, 程雄, 董晓华, 谈新. 基于不同卫星降雨产品的澴水花园流域径流模拟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558-2567. |
[3] | 张文婷. 江西省不同地貌单元耕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11): 2619-2628. |
[4] | 程建, 程久苗, 吴九兴, 徐玉婷. 2000~2010年长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894-901. |
[5] | 沈胤胤, 胡雷地, 姜泉良, 江俊武, 吴亚林, 黄涛, 杨浩, 宋挺, 黄昌春. 基于SWAT模型的太湖西北部30a来氮磷的输出特征[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902-914. |
[6] | 李云良, 姚静, 张小琳, 张奇. 鄱阳湖水体垂向分层状况调查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6): 915-924. |
[7] | 周毅, 吴华武, 贺斌, 李静, 段伟利, 王建锋, 童世贤. 长江水δ18O和δD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678-686. |
[8] | 李金前, 王吉, 刘亚军, 邹锋, 马燕天, 吴兰. 水位高程变化对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研究——以蚌湖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730-737. |
[9] | 张玉柱, 黄春长, 庞奖励, 查小春, 周亚利, 石彬楠, 李晓刚. 基于HEC-RAS模型的汉江上游旬阳西段超长尺度古水文演化重建[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5): 755-764. |
[10] | 闵敏, 林晨, 熊俊峰, 沈春竹, 金志丰, 马荣华, 许金朵.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洪泽湖流域非点源颗粒态磷负荷时空演变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4): 606-614. |
[11] | 潘欣, 尹义星, 王小军. 1960~2010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演变及未来趋势[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36-444. |
[12] |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基于云模型的太湖流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3): 445-453. |
[13] | 应弘, 李阳兵. 三峡库区腹地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功能格局变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27-237. |
[14] | 杨超杰, 贺斌, 段伟利, 李冰, 陈雯, 杨桂山. 太湖典型丘陵水源地水质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平桥河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273-281. |
[15] | 赵登忠, 肖潇, 汪朝辉, 谭德宝, 陈永柏. 水布垭水库水体碳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 26(02): 304-313. |
|